煙草在線專稿 安徽,地處華東腹地,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各自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又因在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為“皖”。安徽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長江流經安徽段又俗稱為“八百里皖江”,以長江、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在華東腹地這片中國中部經濟區,立足安徽,面向全國的安徽中煙,既肩負著行業經濟發展的重任,又肩負著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
自2003年率先實現工商分離,成立全行業首家省級中煙工業公司以來,安徽中煙現已經成長為全國煙草行業競爭格局中一支朝氣蓬勃、奮勇爭先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安徽中煙主打的核心品牌“黃山”,現已經是全國“532”和“461”知名品牌陣營激烈角逐中的有力競爭者之一,現“黃山”年實現銷量規模已經高達200萬箱以上,年實現銷售收入已經接近400億元左右。2013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安徽中煙成立十周年。回顧過去激情澎湃的十年,奮勇爭先,自強不息,不斷超越,安徽中煙在“攀登者”企業文化的引領下,重組變革,爭當行業改革的先行者;品牌引領,譜寫企業發展的新篇章;持續不斷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十年間,這一曲曲激動人心的“華彩樂章”的奏響,為今日“黃山”的第三次創業打下了基礎,讓今日安徽中煙在新的十年征程揚帆再啟航。
重組變革,爭當行業改革的先行者
安徽中煙的重組變革始于2003年,當時,全國煙草行業正在掀起一次以工商分離、工業重組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大潮,一場轟轟烈烈的觸及行業工商深層次關系的改革就此拉開了帷幕。而爭當行業改革先行者的正是安徽中煙,2003年4月3日在合肥召開的安徽省煙草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會議,這標志著安徽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這個國內大煙草公司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安徽省煙草工業集團和安徽省煙草商業集團——稅利近百億元的安徽煙草被一分為二,安徽煙草工商企業從此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與此同時,率先實現工商分離的安徽中煙成為全行業首家省級中煙工業公司,奮勇爭先,自強不息,不斷超越的安徽中煙在2003年的這次以工商分離、工業重組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大潮中走在了行業的最前列,爭當行業改革的先行者。
2004年初,國家局確立行業當前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深化改革、推動重組、走向聯合、共同發展”。為了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局先后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并明確提出當年內完成非重點卷煙工業企業(30萬箱左右)的聯合兼并重組。在這種形勢下,各省紛紛加快聯合重組和品牌整合的步伐,聯合重組和品牌擴張的速度大大超出預期。面對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安徽中煙在當年2月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決定用三年時間完成蚌埠、蕪湖、合肥、阜陽、滁州5家卷煙廠的聯合重組,實現組織機構調整上的實質性突破。在聯合重組過程中,安徽中煙實施“兩步走”戰略。2005年3月,安徽中煙所屬蚌埠卷煙廠、合肥卷煙廠、滁州卷煙廠分別取消法人資格,組建黃山卷煙總廠,完成第一步聯合重組;2006年5月,根據國家局批復,安徽中煙所屬蕪湖卷煙廠、阜陽卷煙廠與黃山卷煙總廠取消法人資格,并入進安徽中煙,完成第二步聯合重組。在“兩步走”戰略完成之后,安徽中煙成為全行業率先實現一體化運作并獲國家局批復完成母分公司改制的省級中煙工業公司。
重組變革,爭當行業改革的先行者。從2003年的率先實現工商分離,成立全行業首家省級中煙工業公司到2004年聯合重組“兩步走”戰略的正式提出,再到2006年聯合重組“兩步走”戰略的最終實現,“五廠合一”,蚌埠、蕪湖、合肥、阜陽、滁州5家卷煙廠的聯合重組為一家,全部并入到安徽中煙,這恰如伸出的“五個指頭”變成一個握緊的“拳頭”,整合多方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讓進入一體化運作新階段的安徽中煙整體競爭力實現“質”的飛躍,成為全行業省級中煙工業公司中整體競爭力強大的大企業之一,特別是安徽中煙主打的核心品牌“黃山”,在安徽中煙這個一體化運作的大平臺上開始迎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
品牌引領,譜寫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品牌,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真正強大的地方歸根到底就在于擁有在市場上處于強勢地位的品牌。作為安徽中煙的主導品牌之一“黃山”,在安徽中煙這個一體化運作的大平臺上開始迎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黃山”在安徽中煙品牌發展戰略中一舉被確立為處于核心地位,成為安徽中煙主打的核心品牌,所有品牌和規格全部都要服從“黃山”品牌的培育,所有資源全部都要向“黃山”品牌傾斜,全力推動“黃山”品牌高端突破和規模擴張。在安徽中煙“兩個10多個”的奮斗目標中,即把企業打造成為全國煙草行業10多個重點骨干企業之一,把“黃山”品牌打造成為全國煙草行業10多個重點骨干品牌之一,“黃山”品牌發展將對安徽中煙企業發展形成重要引領,在“黃山”一次次跨越式大發展的引領下,安徽中煙開始在一體化運作新階段中一次次譜寫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在2006年以前,“黃山”年銷量規模最高只有20幾萬箱,從2003年的10幾萬箱到2005年的20幾萬箱,“黃山”年銷量規模平均增量規模只有2.5萬箱左右,平均增長速度不足15%。2006年是“黃山”跨越大發展的“分水嶺”,作為安徽中煙主打的核心品牌,“黃山”在安徽中煙這個一體化運作的大平臺上開始迎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在2006年以后,“黃山”年銷量規模先后于2007年突破100萬箱和2011接近200萬箱,現“黃山”年銷量規模已經高達200萬箱以上,成為全國煙草行業為數不多的超200萬箱知名品牌之一。
在超百萬箱發展目標實現征程中,從2005年的20幾萬箱到2007年的突破100萬箱,“黃山”年銷量規模平均增量規模高達40萬箱左右,平均增長速度高達180%左右,“黃山”超百萬箱發展目標于2007年順利完成。“黃山”超百萬箱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品牌的外生型增長力量,特別是得益于“黃山”對“皖煙”和“迎客松”這兩大品牌的大手筆品牌整合,“皖煙”和“迎客松”各自系列中的中高端產品規格于2007年并入到“黃山”系列,這直接讓“黃山”年銷量規模在2007年突破100萬箱,為“黃山”貢獻非常可觀的增量規模。在“黃山”系列中,整合前各自獨立的“皖煙”和“迎客松”系列和整合后并入“黃山”系列中的“皖煙”和“迎客松”系列,除了品牌名稱分別從原來的“皖煙”和“迎客松”改名為“黃山”以外,原來的口味特征、包裝風格、價格定位、生產大家等基本上保持著不變。這種一個“一個改變,四個不變”的整合置換原則最大化地確保整合前各自獨立的“皖煙”和“迎客松”系列和整合后并入“黃山”系列中的“皖煙”和“迎客松”系列在市場上的平穩過渡,并最終產生出“1+1>2”的品牌整合效應。“黃山”、“皖煙”、“迎客松”三者歸一為“黃山”品牌,“大黃山”新契機呈現,安徽中煙在傳承“黃山”品牌原來的“一品黃山,天高云淡”的基礎上,以更深邃、更宏大的視野和氣度重新定位“黃山”品牌,提煉出“一山一世界”的品牌核心價值。
在超兩百萬箱發展目標實現征程中,從2007年的突破100萬箱到2011年的接近200萬箱,“黃山”年銷量規模平均增量規模高達25萬箱左右,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5%左右,“黃山”超兩百萬箱發展目標于2011年接近提前完成。“黃山”超兩百萬箱發展目標接近提前實現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品牌的內生型增長力量,是厚積薄發的品牌增長能量帶動,特別是以零售價為10元/包的“黃山(大壹品)”、13元/包的“黃山(硬錦繡)”、15元/包的“黃山(軟錦繡)”、20元/包的“黃山(萬象)”和“黃山(軟集美)”、26元/包的“黃山(硬新概念)”、30元/包的“黃山(軟新概念)”、80元/包的“黃山(新視界)”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產品的先后推出,對促進“黃山”系列向中高端產品價值回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黃山”全年銷量規模接近200萬箱,在2007年突破100萬箱的基礎接近翻番;其中,三類煙及以上產品規格銷量規模高達95萬箱左右,占到“黃山”全年銷量規模的比重接近50%。
除了在品牌發展戰略中處于核心地位的“黃山”以外,安徽中煙同時擁有潛力品牌“都寶”和特色品牌“王冠”,“都寶”是混合型,“都寶”是中國煙草進軍海外市場的首推品牌,產品行銷于歐洲市場;“王冠”是雪茄型,安徽中煙的手工雪茄煙是國產雪茄中最具知名度的代表品牌之一,占到全國同類產品60%以上的市場份額。“黃山”屬于烤煙型,“都寶”屬于混合型,“王冠”屬于雪茄型,在烤煙型、混合型、雪茄型的不同領域中,安徽中煙擁有各自主打的核心品牌、潛力品牌、特色品牌,品類最齊全,每個重要品類中都擁有一個響當當的代表品牌。
品牌引領,譜寫企業發展的新篇章。品牌,永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真正強大的地方歸根到底就在于擁有在市場上處于強勢地位的品牌。在安徽中煙的品牌發展戰略中,烤煙型的“黃山”是主打的核心品牌,所有品牌和規格全部都要服從“黃山”品牌的培育,所有資源全部都要向“黃山”品牌傾斜,全力推動“黃山”品牌高端突破和規模擴張;而混合型的“都寶”和雪茄型的“王冠”分別定位于潛力品牌和特色品牌,在不同重點品類形成重要補充。從2007年“黃山”超百萬箱發展目標的實現到2011年“黃山”超兩百萬箱發展目標的接近提前實現,“黃山”品牌發展已然形成對安徽中煙企業發展的重要引領,正是基于在“黃山”一次次跨越式大發展的引領下,安徽中煙開始在一體化運作新階段中一次次譜寫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揚帆再啟航,第三次創業征程開啟
揚帆再啟航,“黃山”第三次創業征程已經于2012年開啟,這同樣是意味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