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梧州日報》報道 街頭巷尾,學生模樣的孩子手拿香煙吞云吐霧,這樣的場景絕非個別。醫療衛生專家指出,青少年吸煙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吸煙人群低齡化的趨勢應引起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既要加強教育引導,又要落實更嚴格的煙草管控措施。
未成年人吸煙屢禁不止
5月23日中午11時許,在廣西梧州市區大中路的公交汽車站,一名身穿校服的學生口叼香煙走來,引起路人的側目。這名男生背著書包,身高只有1.3米左右,稚氣的面孔與吞云吐霧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同一天下午的放學時間,幾句男學生手里拿著香煙在新興二路行走,對周圍關注的眼光滿不在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中學生吸煙現象普遍存在于各個校園。一名姓呂的高一學生對記者說,由于學校禁煙,每天下課后,吸煙的學生就去廁所、學生宿舍里偷偷吸煙,放學后在校外吸煙的學生就更多了。部分老師也反映,在中學里,吸煙學生以初中二、三年級和高中一年級居多,而在小學也開始出現高年級學生吸煙的現象。
在談及為何要吸煙時,很多學生承認是因為看到同伴吸煙“很帥、很酷”,頗感好奇,從而開始嘗試吸煙。也有“小煙民”看慣了家長吸煙,覺得吸煙的動作很瀟灑,于是刻意去模仿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甚至認為這樣做體現了“成熟”。也有學生由于逆反心理作祟,借吸煙來表示對家長特別是對學校的反抗,于是出現了愈禁愈吸的怪現象。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但實際上學生要獲得香煙并不難。他們買煙的錢多是從早餐、午餐費中省出來,或是從家長給的零用錢中支出,而小商小販為迎合這些“小煙民”的需求,會將整盒香煙拆開零賣。雖然柜臺上擺放著“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的警示牌,但在出售香煙時,鮮見商家會查驗買煙者的年齡。
未成年人吸煙危害更大
對于未成年人吸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芳直言,其危害比成年人更大。“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身體的各種器官和組織仍未發育完全,神經系統、內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還不穩定,容易發生病理性改變,如肺結核就容易在青春期發病。”王芳說。從醫療臨床情況看,青少年吸煙者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比成年人更明顯。王芳解釋,這是因為少年時期大支氣管比較直,煙霧容易進入肺泡,支氣管的纖毛也更容易受到焦油的刺激。
雖然大多數青少年煙民為輕度吸煙者,相關調查顯示,青少年首次吸煙的年齡卻提前了。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長鄭福文指出,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危害性就越大。根據相關科研數據統計,開始吸煙的年齡在25歲之后的,患肺癌的危險性為不吸煙者的四倍;在20~24歲開始吸煙的,患肺癌的幾率是不吸煙者的十倍;在15~19歲開始吸煙者達到十五倍,15歲以前開始吸煙者甚至達到十七倍。
“尤其令人憂心的是,近年來青少年吸煙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1.3億13~18歲青少年中,吸煙者約1500萬人,嘗試吸煙者不下4000萬人,遭受二手煙霧危害的人數高達6500萬人,并且吸煙人群呈低齡化趨勢。”鄭福文說。
禁煙不能停留在宣傳上
在梧州市,所有學校均被列為無煙單位,大部分中小學校的教室、走廊、操場等顯著位置,都張貼了禁煙標志。不過,對青少年吸煙行為的干預,僅靠一般性的提醒、警示遠遠不夠,必須持續開展健康教育和引導,同時強化落實禁煙措施。
在2012年5月31日第25個“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市衛生局、市教育局聯合舉行中小學生“拒吸第一支煙,做不吸煙新一代”簽名活動,推動學校創建無煙環境,提高學生對吸煙危害的認識,自覺遠離煙草。
在“世界無煙日”活動的推動下,市區各中小學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5月23日,市第七中學邀請市疾控中心的醫學專家舉辦控煙知識講座,有500多名高一學生參加。該校副校長蘇成章說,這樣的方式可加強學生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學校還將采取班會活動、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向學生傳播吸煙危害身體的知識。
據了解,市區不少中小學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減少吸煙或不吸煙,在校內營造良好的禁煙氛圍。同時,學校還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建議家長帶頭減少吸煙。對有吸煙現象的學生,學校第一時間向家長反映,采取“家校聯動”的方式,督促學生戒煙。同時,相關專家呼吁,社會各界應關注未成年人吸煙現象,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煙草經營者的監管,責成其嚴格執行不準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的規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