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煙草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一直承受著很大的社會壓力,特別是隨著控煙浪潮在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煙草行業也不可避免的處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2012年的“兩會”后至“無煙日”前這段時間,各種關于煙草院士之爭、煙草行業需要不需要科學發展、卷煙要不要降焦減害等話題,引發了社會與業界的各抒己見。
吸煙與控煙的關系也在這樣的爭議與搏弈中不斷的發展變化。
爭議之一:中式卷煙該不該申報國家科技獎?
起因:
3月22日至5月2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對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理項目進行為期40天的公示。國家煙草專賣局推薦的“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榜上有名,在該項目簡介中指出,“本項目圍繞中式卷煙風格特征……影響卷煙感官舒適度的關鍵化學組分剖析及調控,卷煙系統化調香等關鍵技術方面有重大創新和突破。”項目介紹并列舉了三年來累計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稅數額。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一個多月的廣泛爭議。
新聞回顧:
“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被推薦入圍國家科技獎材料中理由之一是——該研究成果的應用“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性,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735.74億元,新增利稅1421.8043億元”。該項目在公示期間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更有秦伯益、鐘南山等30位院士聯名寫信反對該項目參評。公示期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收到異議58件,涉及19個項目,其中,“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項目收到異議33件。5月4日,科技部門戶網站發布說明——“中式卷煙”項目已不繼續參加評審,給出的“退出”理由是:“推薦部門對此高度重視,鑒于該項目的異議情況較為復雜,提出了不繼續參加評審的申請”。
據了解,煙草業科研成果參評國家科技獎并不是第一次,近10年來,已有7項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科技部網站的公開資料顯示,煙草業研究問鼎國家科技獎有5次都集中在2005年以前,分別是2002年《紅河卷煙廠自動化物流系統》、2003年《提高白肋煙質量及其在低焦油卷煙中的應用研究》、2004年《根結線蟲生防真菌資源的研究與應用》、《降低卷煙煙氣中有害成分的技術研究》和2005年《二醋酸纖維素漿液精細過濾及高密度生產技術研究》。其他2項分別是2010年《卷煙危害性評價與控制體系建立及其應用》、《煙草物流系統信息協同智能處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式卷煙”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受到社會的廣泛爭議,并引發了一場煙草科研項目該不該申報國家科技獎的大討論,更多的社會人士認為"國家科技獎"終于擺脫了以往單純以經濟效益、以GDP來衡量是否"進步"的評判尺度,而使"人文關懷"和"科學倫理"成為國家設立這一重要獎項的必要的先決條件。
編輯聲音:
煙草業也需要科學發展。不能因為煙草是一個有爭議的行業就全盤否定與煙草有關的一切。小編認可吳遠彬(科技部新聞發言人)的一句話:“當前,煙草行業以一個合法的身份存在,規模等各方面還比較大,如能切實降低吸煙危害,這樣的研究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考慮到目前中國還有一大批煙民的存在,如果研究確實能夠降低煙草對人類的危害,兩害相權取其輕,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
我們都知道“控煙”和“禁煙”是完全不同的,類似“中式卷煙”這類項目的研究不僅是為尊重市場需求而研發,更重要的是增強中國煙草行業整體競爭力的需要。如果煙草行業所進行的一切都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都可以被否認和封殺,那么,坐視3億多煙民的健康和市場需求而不顧,把市場和消費者拱手讓與外煙就是對的嗎?
爭議之二:煙草研究員該不該當選院士?
起因:
2011年底,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消息一出立即遭到打假人士方舟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等人強烈質疑。5月10日,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國防癆協會、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等7家科學社團與民間組織聯合致函中國工程院,要求“重新審議謝劍平的院士資格”,此次聯合行動將控煙與反控煙的博弈推向了白熱化。
新聞回顧:
2011年12月8日,中國工程院公布當選院士名單,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謝劍平名列其中,當選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謝劍平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煙草局等資助的20多項研究課題,他的研究方向是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卷煙“減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藥,選擇性降低煙氣有害成分,研制開發“神農萃取液”。
隨即,知名網友劉志峰在騰訊微博第一時間發文炮轟新晉院士謝劍平為“殺人院士”,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評,他堅稱,以卷煙"降焦減害"等方式降低大家對健康危害的防范,是更長遠而隱蔽的“殺人”,這項研究本質上是助力煙草、研究高效殺人。
打假名人方舟子質疑,“煙草院士”的當選是幫助煙草公司變相推銷香煙、客觀上鼓勵人們吸更多的煙,最終會使中國人吸煙率上升,同時將矛頭直指謝劍平所做的研究卷煙,稱“減害降焦是個偽命題,降焦根本不能減害,是全世界已認同的科學道理”。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最早介入控煙的工作者楊功煥表示,謝劍平的研究“一點都不新鮮”,幾十年來、多個國家、成千上萬個研究早已證明,任何降焦、任何添加劑,包括中藥,都無法讓卷煙“減害”。楊功煥稱“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是科學證明的真理,但一些科學家研究“降焦減害”,為煙草商服務。
但也有觀點指出,謝劍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程序符合要求,并無問題。
5月10日,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國防癆協會、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等7家科學社團與民間組織聯合致函中國工程院稱:“謝劍平進行的‘卷煙危害性評價體系’和‘減害降焦技術’研究,無論從研究方向,還是從研究方法與結論來看,都存在諸多錯誤。迄今為止,并不存在任何‘低危害卷煙’產品,謝劍平的研究同樣無法提供任何有關卷煙‘減低危害’的證據。而且,煙草行業還在以這些研究進行誤導性宣傳,所謂低焦油、低危害。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忠告,所有的煙草制品,包括‘低焦油’卷煙,都是致命的,根本就沒有安全的卷煙”,要求“重新審議謝劍平的院士資格”,實際是符合工程院章程中“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先進科學文化,維護科學道德尊嚴”的精神,不能以“程序無誤”來搪塞公眾的質疑。
截至5月29日,已經有近100位院士聯名致函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請求盡快復議、重審煙草專家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資格。
編輯聲音:
控煙歸控煙。科學歸科學 。隨著事態的發展,可以看出“煙草院士”之爭主要是兩個領域之爭,即控煙領域和科學領域的矛盾,具體而言是謝劍平的科研成果是否能真正達到“降焦減害”效果的科技水平之爭和謝劍平的科研成果是否有悖社會道德的科技倫理之爭。
首先“煙草院士”之爭應該還原到基本的科學水平之爭,學術本身就是爭鳴的過程,只有在邏輯、數字、觀點等的爭鳴過程中,學術才有進步的空間。方舟子等人有權利質疑謝劍平科研水平的真理性,謝劍平也有用科研資料和過程來嚴謹地回應社會上各種質疑的聲音。真理是愈辯愈明的,真相往往在辯駁的過程中有了確鑿的立足之本,經過質疑的層面越高,真理的權威性越大,在“煙草院士”的科學水平之爭上,還需要“大膽懷疑,小心求證”,在建立起堅實的科研基礎之上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并加以佐證。
另外,科學倫理之爭是建立在科學水平之爭基礎上的,證實了“降焦減害”成果的真理性,科學倫理之爭便不攻自破了。而在科學水平之爭還未得到證實之前,還需要讓控煙領域和科學領域的仁人志士“各就各位”。一句話,控煙歸控煙,科學歸科學。
爭議之三:天價煙為何點燃民意焦慮?
起因:
2月底,記者采訪發現,在陜西西安,一條牛皮紙顏色外包裝的香煙,零售價竟然高達5600元,堪稱“天價”。2月25日,陜西省西安市市民李先生向媒體反映說,他在安東街一家煙酒店買煙時,發現有一種高檔香煙賣500元一盒,是現在最貴的一種。 據了解,這種5000多元的香煙是超高端產品,全部手工選葉、手工包裝制作完成,低焦低害,但買這種煙的人自己都不抽,主要是送禮。一位從事20多年煙草生意的何先生說,“現在找人辦事,都得拿著煙,要送一二百元的煙,有時對方都不看,就放在桌上,因此送禮就要送好煙。” 一名吸過這種煙的煙酒店店主稱,他抽了后明顯感覺和別的煙不一樣。
就“天價煙”現象,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曾發布調查報告稱,“天價煙'消費人群的消費動機,是通過消費檔次的高低來體現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其中,主要以高收入人群、實權部門官員為主。
編輯聲音:
“天價煙”何時不再天價?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 。“天價煙”,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價格為天價的香煙,從商品本身來看,“天價煙”的品質非常出色,“抽了后明顯感覺和別的煙不一樣”。質量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