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1年,國家局提出把優化結構作為轉變煙葉生產發展方式的關鍵措施,并在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山東五省開展生產環節處理不適用煙葉工作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累計進行了1361.4萬畝煙田的不適用煙葉處理,兌現補貼資金8.08億元,畝均補貼標準達60元。全年煙葉收購上等煙比例56.09%,同比提高11.06個百分點,中等煙比例同比減少3.29個百分點,下低等煙比例同比減少7.7個百分點。煙葉等級結構明顯改善,有效供給明顯增加。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局“鞏固、完善、提高”及全國煙葉工作會議的要求,作為生產經營主體的州(市)局(公司),繼續著力優化煙葉等級結構,有效提升煙葉供給水平,努力實現“一增加四保證”(即增加煙葉生產總量,保證計劃完成,保證結構優化,保證出口備貨,保證煙農收益)將成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因此,筆者結合基層生產經營管理實際,緊緊圍繞“卷煙上水平”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按照國家局“堅持需求導向、堅持服務煙農、堅持標準生產、堅持規范運作、堅持統籌安排”的方針要求,總結出優化煙葉結構的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提供各位參考借鑒。
一、嚴格計劃合同管理
根據優化結構需要,實行生產量、收購量兩個計劃安排。各地要根據實際生產水平,科學測算生產量,合理安排種植面積;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優化種植布局和種煙農戶,將煙葉種植收購計劃布局到自然生態條件好和煙農素質高的煙區,提高規模化種植水平;嚴把落實面積、分解計劃、安排物資和育苗供種等關鍵環節,嚴格執行“穩定規模、提質增效”的工作要求,切實防止超計劃種植和收購。嚴格按照下達收購計劃、生產量與煙農全面簽訂合同,明確責任,落實面積、安排物資、供種育苗,充分發揮合同的導向作用,進一步規范完善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簽訂內容,切實防止超計劃種植。合同中要明確規定單株封頂留葉標準,在田間消化鮮煙葉部位、數量、時間,補貼標準,兌現方式,考核指標,出口備貨等級和數量等內容,引導煙農種好煙、交好煙。
二、強化標準化生產
圍繞“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的目標,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強化技術服務責任制,加大關鍵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抓好“深耕深翻高起壟、高莖壯苗深栽、適時揭膜促管理、適時封頂留足葉片”四項關鍵實用技術,努力促進煙株群體和個體生長發育均衡一致,提高煙葉整體生產水平。強化過程控制,確保煙株封頂、留足葉片、田間清除不適用煙葉、田間管理、成熟采烤等環節落實到位。尤其要緊扣提高質量和煙葉可用性,遵循煙葉生長規律,細化技術措施,把握封頂時機,留足有效葉片,促進煙株協調生長,提高煙葉內在品質。田煙要確保煙株留葉數22片(紅大20片)左右,地煙要確保煙株留葉數20片(紅大18片)左右。
三、規范清除不適用煙葉
1、嚴格清除標準。在有效留葉數內,每株煙下部2片底腳葉(原有生產習慣封頂時掃除的兩片奶腳葉除外)、上部1片頂葉不采烤。在封頂后10天左右,統一清除底部2片腳葉;在烘烤到上部4-6片葉時,統一清除頂部1片頂葉。每畝田間清除不適用鮮煙葉數量在120公斤左右。各地在正常編著的基礎上可根據不同區域、田煙和地煙等生產實際,科學測算,合理確定田間消化鮮煙葉的具體數量。
2、嚴格規范操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過程控制、責任落實、督促檢查、資金管理、組織實施五個工作重點。堅持鄉(鎮)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具體實施、煙葉站督促指導和檢查驗收,煙農、合作社負責清除。嚴格按照“簽訂協議、制定方案、造冊登記、張榜公示、發放通知書、統一清除、檢查驗收、結果公示、痕跡記錄、兌現經費”工作流程,細化“一村一案”,明確清除數量、清除主體和處理方式,排定時間進度,嚴把“稱重、毀型、處理”三個關鍵環節,確保清除工作可控、有序開展。按照直接、方便、經濟、有效、定時、定點、定量的要求,因地制宜統一選擇不污染環境的荒山、荒坡、空閑地等進行處理。處理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堆捂發酵用作有機肥,捂入秧田、藕田,壓果樹、林地等;積極探索不適用煙葉的綜合利用。
3、明確責任主體。州(市)局(公司)負責制定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總體實施方案,負責田間消化鮮煙葉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監督檢查工作。
基層分公司負責制定本縣市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實施方案,負責本縣市田間消化鮮煙葉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檢查考核工作。
煙葉站具體負責轄區內鮮煙葉田間消化的技術指導、組織實施、補貼兌現等工作,全面推行站點技術人員包片負責制,責任到人,考核到片,確保田間消化鮮煙葉工作落實到位。
專賣人員負責對田間消化處理的全過程實施監督。
4、加強監督管理。逐級簽訂責任狀,落實工作責任,制定具體考核獎懲辦法;要將標準化生產、封頂留葉與不適用煙葉(尤其是頂葉)田間清除相結合,加強對田間清除不適用鮮煙葉的檢查和驗收,強化痕跡管理,建立檔案,留存銷毀圖片,做到監督到位、核實到位,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全面應用優化煙葉結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不適用煙葉處理的過程監管;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把市場不需要的下低等煙葉真正消化在生產環節。
四、抓好成熟采摘和科學烘烤
加強技術指導,做到煙葉成熟采烤指導到田。實行下部葉適時采烤,中部葉成熟采烤,上部葉充分成熟采烤;加大分類編桿入爐挑選力度,剔除病殘葉和無烘烤價值的煙葉,做到入爐煙葉部位一致、成熟一致。設立烘烤技術總監,加強烘烤技術培訓和巡回指導,做到技術指導到戶、采收指導到田、烘烤指導到爐,提高烘烤水平和質量,確保烤出好煙。加強密集烤房群的組織管理,推行專業化、網絡化烘烤,全面提升烘烤水平,提高烤房效能,降低烘烤成本。
五、加大預檢管理考核
實行預檢制,各地要認真抓好煙農、預檢員、驗級員、質檢員四個層面的收購培訓,增強質量意識,提高分級扎把技能。細化預檢流程,合理安排并張榜公布每戶煙農的預檢交售日期、交售等級數量,有序組織煙農約時、定點、定量交售煙葉。建立預檢員入戶預檢管理辦法,組織專人對預檢員進行考核,并及時公布考核結果,增強預檢員的工作責任心,提高預檢到位率,提高分級純度。
六、嚴格合同收購
堅持“抓質量、促規范、強服務、提水平”的工作要求,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優化統一工作流程,加大責任考核力度。積極推廣專業化分級、聚約收購等有效辦法,進一步提高分級純度。廣泛宣傳煙葉收購政策,特別是下低等煙葉收購等級和數量,引導煙農將不適用煙葉消滅在生產環節;嚴格按照合同簽訂等級和數量組織收購,杜絕超合同收購,確保優化結構目標任務完成。
七、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做好各項防災抗災準備工作,做到科學應對。建立氣象災害預測預警系統,實現農業氣象災害實時動態監測、精細化準確預報預警,增強全州煙葉生產抗御氣象災害能力。針對干旱、洪澇、冰雹、病蟲等自然災害,早預報、早防范,及早啟動抗災預警響應機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減少災害損失。
八、加強專賣管理
各級煙草專賣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管相結合,加強田間鮮煙葉消化過程監管,加大田間打葉、毀形、稱重、運輸等環節的監管力度,確保不適用煙葉真正消化在生產環節;要建立煙葉市場監管評價體系,協調各方力量,有針對性開展專項打擊活動,嚴厲打擊擅自收購不適用鮮煙葉烘烤牟利等行為,加強源頭控制,防止不適用煙葉進入市場,為田間消化鮮煙葉營造良好氛圍。
優化煙葉結構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我們只有緊緊圍繞“卷煙上水平”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按照國家局“五個堅持”和“鞏固、完善、提高”的要求,穩定規模,提質增效,抓質量,促規范,強服務,上水平,堅持工業企業品牌需求導向,切實轉變煙葉生產發展方式,全面深入推進優化煙葉結構工作,努力提升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著力推動優質煙葉原料保障上水平,才能全面促進煙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