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年來,江西省樂安縣煙葉生產發展迅猛,經濟效益猛增,種植面積從5年前的不足1萬畝,到去年的3.3萬畝;煙葉創稅從5年前的600多萬元到去年的3千多萬元;煙農人均純收入從5年前的不到2000元到去年的8000多元。真正是一年一大步,一年一個新臺階。去年全縣銷售煙葉10.06萬擔,實現總產值8043萬元,煙葉總量和總產值位居全省第二,正式進入全國重點產煙縣行列。
為什么該縣的煙葉生產會發展得如此迅猛?經濟效益會如此之好?筆者經過深入調查,發現個中原因有如下幾點:
技術推廣添活力。近年來該縣在煙葉生產中下大力氣推廣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完善科技推廣體系,完善了縣、鄉、村三級科技推廣網絡,配備了90多名煙技員,加強了對煙技員和鄉村干部以及煙農煙葉生產的培訓,培養了一批懂煙干部,打造了一支技術過硬的煙技員隊伍,培育了200余戶煙葉科技示范戶,僅去年,全縣共舉辦縣級煙葉生產技術培訓班8期,召開技術示范現場會6次,編發煙草簡報12期,印發技術資料2萬余份,培訓鄉村干部及煙農9000余人次。同時,提高煙葉生產新技術利用率,平衡施肥、集約化育苗、營養土移栽、化學除草、化學抑芽等先進技術到位率均達100%,病蟲害綜合防治率、煙葉成熟采收率和煙葉密集化烘烤率都達到了94%以上。各種新技術的大力推廣確保了煙葉的產量和質量的提升。一些新型煙用機械設備也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煙葉生產效率的提升。
專業分工減成本。過去該縣煙農在生產中都是各行其事:農機具各買各的,煙田各耕各的,煙苗各育各的,病蟲害防治各搞各的,烤房各建各的,煙葉各烤各的,導致開支大、勞動力成本高,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低下,影響了煙農的種煙積極性。為改變這種現狀,近年來該縣有意識地引導、幫助煙農成立煙葉生產合作社,農業機械由合作社各專業隊購買,高標準的烤房由合作社統一建,煙田機耕,及煙葉育苗、病蟲害防治、分級、烘烤由合作社的各專業隊統一完成,整個煙葉生產實行專業化、工廠化操作,為此,煙農的畝均產值增加了,成本則下降了。
規模種植增效益。以前該縣種煙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結果大部分煙農的種煙效益低下,農民種煙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后來,該縣轉變發展方式,走煙葉生產區域化布局之路,調減50畝以下的零星分散種植村,重點發展田地多、面積集中、群眾種煙積極性高、煙葉生產技術基礎好的區域,大力培植萬擔鄉鎮、千擔村、百擔組,使100畝以上連片種植面積占全縣煙葉面積的60%以上,發展種煙鄉(鎮、場)12個、種煙村118個、種煙農戶1596戶;同時堅決調減5畝以下的種植小戶,淘汰種煙水平較差的煙農,重點培養職業化煙農、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著力打造一批煙葉種植水平較高的種煙專業戶,現在全縣煙農戶均種植煙葉19.4畝。
資金充足促發展。煙葉生產要發展,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做保障。近年來該縣加大煙葉生產投入力度,狠抓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建設,完善煙葉標準化生產體系,僅去年,通過多方努力,全縣爭取到煙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480萬元,興建了252座密集型烤房,興建千畝大型工廠化育苗棚2座,使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改善,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分工、機械化操作、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