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農業新聞網報道???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北西南邊陲,位于長江之南清江流域中游,八百里清江源出于此,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氣候濕潤,四季清新,享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等美譽。
驅車行駛在山間道路上,只見路邊的山坡上大片的煙田連綿起伏,頗為壯觀。田間機耕路平順通達,供水管網縱橫交錯。正是煙葉收獲的季節,煙農們將煙葉采下打捆,扛到路邊的農用車上,滿載的農用車便沿著山路蛇行而下,向烘烤工廠駛去。
近年來,湖北省以“工業反哺農業”為指導,以規模化種植為前提,以減工降本為主線,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生產組織方式,以維護煙農利益為重點,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走出了一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之路。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說:“煙葉生產在湖北山區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為煙農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和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亮點。”
三大難題待解,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成必然選擇
湖北有著380多年的煙葉種植歷史,獨特的生態優勢、多樣的山區氣候給湖北種植多類型煙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煙葉品類居全國之首。由于煙草專賣,煙葉收購價格也一直保持穩中有升,因此也成為廣大煙農尤其是貧困山區煙農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
然而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整體推進,潛在的危機卻悄然侵襲著煙草行業。
在哪種煙?土地是煙葉生產的基本要素,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煙葉種植布局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富裕地區不種了,因為發展高效農業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的必然選擇,老煙區出現了“種煙能致富,富了不種煙”的趨勢,種煙區域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平原地區不種了,平原地區的土地經過流轉,更適合在其他農業生產方面發展規模經營,種煙土地因此由平原地區向土地和基礎條件都很差的半山區、山區轉移;生產條件好的煙區不種了,為改善生產條件,煙草部門投資實施了煙水工程、煙路建設,一些煙區卻出現“路進煙退、水進煙退”現象,甚至是“設施建到哪兒,哪兒就不種煙”。
誰來種煙?煙農是煙葉生產的首要因素,而近年來,種煙農戶出現了明顯減少趨勢。比較效益下降,農民不愿種煙。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生產資料和用工價格的持續上漲,種煙的比較效益逐步下降,在不少地區,種煙不如種茶,種煙不如種花,種煙不如種菜,農民種煙積極性下降;生產周期長,勞動強度大,年輕人不想種。新生代農民大量向城鎮轉移,即使留在農村也不愿意重復父輩的生產生活,煙農結構性矛盾突出,青壯年煙農逐年減少;生產技術要求高,更新快,老年人學不會。目前從事煙葉種植的以留守老人居多,他們長期從事粗放式生產,憑經驗種植,接受新技術比較困難,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怎么種煙?依靠老辦法行不通,老經驗不管用。單家獨戶種植隨意性較強,粗放式管理,技術落實不到位,產量質量難保證,專業化服務、機械化作業難以實現,用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等等,煙農收益低。
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三大矛盾突出,三大難題待解。湖北省煙草專賣局的領導經過認真調研分析,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針對種煙區域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和山區轉移的趨勢,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山區的煙水、煙路建設,為煙農改善種植條件;在煙區積極幫助和扶持煙農組建煙農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培植種煙大戶,發展規模經營,開展技術服務,提高種煙機械化水平,從而提高種煙效益,增加煙農收入;綜合運用現代設施、現代管理手段,培育一批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現代煙農,從而穩定規模,提升品質。
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趙全意告訴記者:“根本的出路就在于以工業反哺農業為指導思想,高水平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讓煙農愿意種煙,輕松種煙,放心種煙。”
山區土地整理,在有限的耕地上實現規模種植
湖北煙區所在的恩施州、宜昌市、襄陽市、十堰市以及神農架林區多為山地,地貌復雜多樣,土地利用率、連片種植率、機械化作業率低,是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現實難題,煙區土地整理的意義不言而喻。
從2008年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配合下,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在部分煙區開展了土地整理試點,尋求在有限的耕地上實現規模化種植,探索現代煙草農業發展之路。恩施州成為最早的試點之一。
望城坡,位于恩施市西北郊的望城村,海拔約1100米,恩施州煙草專賣局的“清江源”科技園區坐落在此。在開展土地整理之前,望城坡不通公路,而望城村的土地狀況更是惡劣,煙草部門經過勘察,對該村土地狀況總結為“地勢懸殊,高低錯落;地形切割,耕地分散;地塊破碎,連片受限;戶戶小塊,田埂阻斷;巖石嵌入,異物障礙;機械操作,望地興嘆”,農民人均收入一直不足千元。
2008年1月2日,是一個改變望城村面貌的日子。這一天,恩施州煙草專賣局與恩施州政府共同簽訂望城坡現代煙草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開發協議,恩施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春風首先吹進了這個小山村。
今年已經74歲的艾名炎原來是恩施市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熟悉恩施市的溝溝坎坎,因而成為煙田土地整理的總設計師。“為了實現機械化和提高規模化程度,根據現有耕地中存在的坡度大小和田內障礙物多少的情況,將耕地整理難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類型,實施中以輕度為主,兼顧中度,控制重度,保證規劃科學、分類治理、重點實施。”艾名炎向記者介紹說。
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以滿足機械化操作和提高連片度為基本目標,采取“四宜”標準,即宜平則平,對地勢基本平坦的田塊,挖高填低降坡,使之成為平整方格化的平整地塊;宜坡則坡,對自然緩坡地帶不宜整理成大片平地的,則依緩坡順勢整理,整理后的田塊坡度小于15度,可以滿足機械沿坡操作;宜臺則臺,坡度約在15度~20度的地帶,難以整理成大片平地或緩坡地,則可以將地塊劃分為若干平整的臺狀地塊,成為臺地單元,砌坎后每臺地單元內成為平整或緩坡狀,適宜機械操作;宜梯則梯,對坡度在20度~25度的地塊,通過修筑石梯埂或土梯埂,整理成水平梯面或緩坡梯面,使其適宜中、小型機械操作。
土地整理的同時,道路、水利建設也相應配套完成。幾個月后,望城坡的面貌變了,平坦的機耕路、縱橫交錯的溝渠、先進的育苗大棚……一座以煙葉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清江源現代煙草農業科技園區拔地而起,現代煙草農業之花在武陵深山綻放。
土地的經營權益是農民的根本利益,經過整理后的土地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面積、位置、地力,以及相關地上附著物的經濟利益,為了保證土地整理后農民的基本權益不受侵害,他們確立了“政策公開,尊重意愿,合理補償,登記確認,同增同減,共享發展”的“六處維農”方針,在土地整理之前做好細致的宣傳工作,明確整理區土地權屬依照法律法規其耕地林地分別為村內農民承包經營使用,公開征求權利人意見,尊重農民意愿,對整理時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進行一定的合理補償;整理前對土地進行登記確認,整理后進行變更登記,明確新的權屬,頒發新的經營權證。
在土地整理過程中,土地的修復、土壤的改良也同時進行,成為湖北煙區土地整理的一大特色。煙區采取多點取樣方式檢測土壤結構與肥力,制定不同地塊配方施肥方案,有效解決了當年地力恢復問題,實現了土地整理完畢即可種植煙葉、煙農當年即有收益的良好效果。
望城村土地整理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煙區的土地整理工作。通過四年多的探索,恩施州已完成土地整理5.8萬畝。土地整理呈現四大好處: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機械化作業率。望城村在土地整理以前,由于巖冠面積比例太大,土地利用率不足40%,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機械化作業率達到100%。利川市的汪營、柏楊基地單元,整理前共有大小不規則田塊1047塊,每塊平均3.5畝。整理后有整齊田塊185塊,平均20畝一塊,絕大多數田塊可進行大中型機械作業。
耕地面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山壩區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積增幅可達5%,喀斯特、石漠化地帶通過整理后耕地增幅則更加突出,恩施市城郊基地單元整理后耕地有效面積增加了30%左右。
推動了土地流轉步伐,為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奠定了基礎。各地在土地整理完成以后,土地開始向種煙大戶流轉、集中,規模化生產開始出現。利川市柏楊和汪營兩個基地單元通過村委會和煙農專業合作社協調土地流轉近4000畝,種煙大戶開始進入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區域,成為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主力軍。
改善了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土地整理的同時,進行了機耕路、人行道以及排灌設施的配套建設,提高了煙區灌溉及交通條件,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
省煙草專賣局黨組成員、恩施州煙草專賣局局長黃樹立說:“土地經營是農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對煙區土地的全面系統整理,并通過培肥地力,采用先進科技手段,從根本上提高了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改變了農村面貌,讓農民世代受益,共同享受現代化的發展成果,同時更為現代煙草農業發展創造了條件。”2012年7月9日,湖北省副省長趙斌來到恩施考察工作,對恩施市科學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恩施的現代煙草農業能走在武陵山區乃至全國的前列。
目前,湖北省煙草部門已完成土地整理面積8.8萬畝,100畝以上的連片煙田面積達到74.6%,1000畝以上的連片煙田面積達10%。2012年2月3日,全國部分產區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座談會在恩施州召開,高度肯定湖北及恩施州土地整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推進山區煙葉生產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支撐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