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1年以來,湖南省邵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重視支持下,認真落實國家煙草專賣局現代煙草農業基本煙田“以煙為主、連片建設、合理利用、用養結合”工作要求,結合邵陽丘陵山區特點和實際,以邵陽縣金稱市煙田土地整理項目為起點,堅持建設高標準基本煙田,探索創新丘陵山區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堅持四原則、把握五關口、注重六結合”的工作模式,即堅持在地方黨政領導下開展、堅持農民自愿自主開發、堅持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堅持先試點再推廣的四個原則,嚴把管理責任關、嚴把施工環境關、嚴把規劃布局關、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把綜合功效關五個關口,注重煙田土地整理和地方土地整治、煙葉布局調整、特色優質煙葉開發、煙水煙路的配套建設、兩場一社建設的配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六個結合,穩步推進我市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和基地單元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工作,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工作正在有序、穩步由點及面進行推廣,形成了良性發展態勢。
邵陽市河伯基地單元金稱市煙田土地整理項目區位于邵陽縣西部,涉及4個村,26個村民小組,1273戶。項目投資647萬元。該項目自2010年12月立項,2011年元月10日動工,經過50天的艱苦奮戰,克服冬季雨雪天氣的不利因素,圓滿完成了項目區2108畝土地整理任務。
一、堅持四原則,夯實筑牢煙田土地整理工作基礎
1. 堅持在地方黨政領導下開展煙田土地整理工作原則。金稱市項目區煙田整理工程是全省丘陵山區煙田綜合整治工程試點之一,是邵陽市第一個煙田土地整理項目,邵陽市局(公司)在思想上極為重視,堅持把該項目建設作為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的樣板工程來抓。為確保土地整理工作全面落到實處,市局主動與當地政府溝通、匯報,集中市縣兩級煙葉生產主要力量,成立了以邵陽市煙草公司和邵陽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為主體的指揮部,由縣政府分管“兩煙”工作的副縣長任指揮長,從市煙草局煙葉科、市煙基辦、縣政府辦、縣兩煙辦、縣煙草局、縣煙基辦、縣國土局、金稱市鎮政府抽調主要領導任成員,強化組織領導,為土地整理提供堅強保障。
2. 堅持農民自愿自主開發煙田土地整理工作原則。金稱市項目區整理前水土流失嚴重,灌排系統不完善,大多數耕地為中低產田。當地農民迫切希望實施土地整理開發試點,經過召開全體社員大會,征求各方意見,社員一致同意把土地(包括承包地、院林地、自留地)的經營權交出,重新進行權屬調整、整合使用。在這一前提下,金稱市鎮金稱市村、金洲村、金門村、石馬村四村社組建煙農專業合作社,實行“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規?;洜I,土地數字化流轉,這一機制,一是較好解決了土地整理“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二是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尊重農民的選擇權。農民自主開發整理土地,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施工期間派專人進行看守,土地整理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3. 堅持科學性、系統性開發煙田土地整理工作原則。煙田土地整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集眾力才能為,集眾智才能舉。邵陽市局(公司)在推進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工作時,堅持“統一規劃、系統設計、生態環保、綜合配套、同步實施”的原則,按照通盤考慮、尊重科學、突出重點、規劃先行、統籌進行,而不能是片面開花的模式。注重溝渠、管網、道路、土壤改良和整理后針對性生產技術措施的綜合配套,確保土地整理發揮綜合效益。
4. 堅持先試點再推廣的原則。金稱市項目區完工后,我們得到了一些體會,將金稱市項目區科學的方法用在后續項目上,絕不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開展。2012年,根據不同煙區的地形地貌、煙田集中度、煙田坡度、巖石比例等,在金稱市項目區試點的基礎上,我們先后申報了邵陽縣塘田市基地單元河邊基本煙田土地整理項目、隆回縣荷香橋基地單元左家潭基本煙田土地整理項目,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開展基本煙田土地整理項目。同時,對各級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組織新開發項目區基層干部和群眾到金稱市項目區實地考察,汲取經驗,從而較好地避免了土地整理在執行過程中走彎路的問題。
二、嚴把五關口,著力提升煙田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水平
1. 嚴把管理責任關。為確保整治工作全面落到實處,我們嚴把管理責任關。在土地整理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集中市縣煙葉生產主要力量,成立了五個工作小組:土地調整拆遷組、項目實施現場管理組、后勤保障組、專業合作社組織籌建組、技術服務組。所有人員全力以赴投入土地整理工作,使每個崗位都有責任,各項工作層層分解,實現從市、縣、小組到個人權責清晰,確保“事事有人管,樁樁有落實”。
2. 嚴把施工環境關。煙田綜合整治項目涉及的利益面廣、矛盾點多,最為突出的矛盾是土地流轉和祖墳遷移工作。在項目實施前,縣、鄉各級政府以干部引導群眾、群眾說服群眾的方式,做了大量的宣傳解釋工作,未雨綢繆,充分考慮群眾利益,考慮煙田綜合整治帶來的樹木、果苗、墳墓、池塘等的遷移改造實情,在政策范圍內制定合理補償標準,進村入戶做過細的群眾工作,盡最大努力與群眾達成共識,與煙田綜合整治項目區內的365戶農戶逐一簽訂了《承諾書》,以條文形式與農戶約定不阻撓施工,整治工作局面由要群眾整治變為群眾要整治,實現了和諧施工的目的。
3. 嚴把規劃布局關。搞好規劃和布局是開展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在具體的規劃中,針對項目區渠系不配套、行洪灌溉難、水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問題,結合煙葉生長發育期間易澇怕旱的特點,按照“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渠系配套、灌溉自如”的思路,精心設計項目工程,力求項目區內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實現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為此,我們主要把握好三個規則:一是依地形。在開展大規模的煙田土地資源摸底調查工作基礎上,我們充分依照項目區的地形走勢和山地分布,與村莊和集鎮規劃、煙水煙路布局設計、項目區內遷移工作、育苗烘烤工場等相關規劃相結合,順勢設計整治規則,布局規劃結構,既沒有對項目區進行“開膛破腹”,也沒有對項目區進行“移山填塘”,使項目區達到項目與自然相得益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結合項目區的墳墓分布情況,提出不全部遷移的辦法,預留一棵生長古樹的土地作為集中安置地,留下84座墳墓集中安置,并開辟出一塊綠洲,既為項目區樹立了一道靚麗風景線,又大大減少了施工的阻力,還節約了工程成本。二是順民意。在謀劃煙田綜合整治施工方案中,我們堅持“做百姓歡迎的工程,把規劃交給群眾”的規劃思路,通過張貼公告、分村分組召開村民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將規劃權交給群眾,將施工方案選擇權交給群眾。在渠道、機耕道設計方面,我們與設計部門預先登門拜訪了項目區內農事經驗豐富的老農,充分聽取設計意見,保留了原有水系分布,使項目整治科學合理。在規劃方案的確定上,我們召開村組干部和群眾代表會議,詳細介紹預方案,吸納群眾意見,最后以群眾表決通過為規劃報批的依據,真正讓煙田整治還權于民,便利于民。三是評資質。為了高規格的實施煙田綜合整治項目,我們以是否具有合格資質,是否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為標準,精心篩選項目規劃設計單位,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招投標程序,確定了湖南省國地設計院為項目規劃單位。同時,我們組織農業、水利、交通、環保、林業專家學者對項目的進行論證評估,通過反復實地踏勘,對項目區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耕地潛力、群眾參與意愿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定。
4. 嚴把工程質量關。工程質量是煙田綜合整治的生命。為確保工程質量,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全天候監管施工。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堅持監理公司監管制度,對工程建設的投資、建設工期和工程質量實施全程監控,每個具體工程都要由監理人員、項目現場管理人員嚴格把關并簽字認可;從土地整治項目實施現場管理組抽調5名業務骨干,每天24小時駐守在工地,負責施工放樣、測量、協調與質量監督,按照設計院設計方案實施;邀請項目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和黨員群眾代表對施工質量全程監督,發現問題立即暫停作業整改,確保開發整理符合設計標準。二是全過程規范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嚴格落實“項目建設四制”和“四位一體”監管制,從項目建設公告、招標、施工、監理、驗收等各個關口,全程參與,全程監管,全程問責,確保了項目建設監管不留空檔、不留死角。三是全透明監督施工。我們堅持整治項目作為陽光工程、透明項目來建設、來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在整個項目建設中,嚴禁政府領導插手工程項目,所有黨政干部沒有一位親朋好友到項目區做工、管事,沒有接受施工方的任何禮物和請吃,真正使項目工程建成一個陽光工程、惠民工程。四是全方位服務施工。為確保整治項目保質保量完成,指揮部的主要領導親臨現場,靠前指揮,進行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為施工單位排憂解難。市縣煙草部門和項目區所在地鄉鎮黨委、政府,集全鎮之力,整天堅守項目區,縣煙基辦全體人員吃住在施工現場,就算零下4度的惡劣氣候也沒有休息,堅守在現場指導、監管、檢查施工中的工程質量和進度,確保了金稱市煙田土地整理項目476丘煙田按設計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
5. 嚴把綜合功效關。整治項目建好以后,如何發揮整治項目最大功能,服務煙葉生產持續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是擺在群眾面前最現實的問題。為此,我們充分發揮項目功效,注重綜合運用,使項目真正成為群眾得利、社會受益的惠民工程。一是利用灌溉功能,提高項目區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利用新建的灌溉設施,項目區土地整理2108畝的烤煙示范區基地,由單一的烤煙種植模式轉變為“烤煙+水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