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德宏消息
傣族煙農在進行田間管理
序
“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如同這首《最初的夢想》中描述的,夢想是理想的延伸,是前進的動力。無論在圓夢的道路上經歷過多少坎坷與挫折,追逐夢想的人都將無怨無悔。
在美麗富饒、鮮花盛開、充滿熱帶民族風情的德宏,就有那么一群擁抱著夢想,對事業充滿信心和希望的人,在廣袤西南邊陲的山林間、村寨里、田埂旁,都有著他們忙碌的身影。
他們帶著發展德宏烤煙產業,振興一方經濟的光榮與夢想來到了這塊熱土;他們頻繁奔走在保山德宏兩地之間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傳承新煙區;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在芒市幾人合租房艱苦創業發展德宏烤煙事業。
他們就是保山香料煙有限責任公司的“南下干部”。
他們的夢想是讓煙花盛開在德宏廣闊的土地上,讓煙草產業成為強州富民的支柱,讓政府、煙農、企業三方共益,讓“翡翠之星”成為傳遍四海的優質品牌。
因為有了夢想,方向日益明確,追求更加執著。
艱辛歷程
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重要指示,這是中國對外開放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國家對云南發展的一個戰略定位,不僅關系到云南省的對外開放,而且對于提升云南整體實力具有重大的意義。“橋頭堡”戰略不但是云南的機遇,更是云南煙草健康發展的一次機遇,省局領導高屋建瓴,提出將德宏打造成為云南重要的優質煙葉后備戰略基地的舉措,同樣在2009年,德宏這個曾經的純銷售區種下了第一畝烤煙。
通過連續3年擴大試種,德宏全州累計種植烤煙2.1萬畝,收購煙葉5.5萬擔,實現產值4420萬元;尤其到了2012年,種植烤煙3.8萬畝,計劃收購煙葉10萬擔,烤煙產業已成為有力推動德宏“橋頭堡”建設的潛在骨干產業。
據了解,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宏便有了煙草的初步發展,但由于沒有煙草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后來的發展便脫節了。直到2005年保山香料煙公司來到德宏開發香料煙,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很多的農民幾乎連煙都沒見過,更別說種植技術了,技術員們手把手的教;新煙農簡單的問題搞不清楚,基層工作人員一個一個的向他們解釋;農戶不愿意種煙,大家經常去做思想工作,時不時還帶上啤酒和豬肉去農戶家中談心。
在辦公室工作的陽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10年搞芒市香料煙研究試驗基地建設,但是整個資金投入包括人員配置等都很缺乏,時間又很緊,要趕在節令前建設好包含育苗工場、調制工場和煙農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中心、生產研究中心等多個項目,有一次新建好的育苗棚被大水沖垮了,煙農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白天所有公司的干部職工都去幫煙農挑土育苗,晚上又挨家挨戶的去做思想工作,最終搶在節令前把苗育好,才打開了工作局面。
芒市鳳平煙站站長和旺偉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記得2008年剛來的時候,在一個寨子免費發種子推廣種煙,在農戶家里講了半天老人才同意種2畝看看,而他兒子一回家把種子丟出來了。還有一次我去到一戶農民家里,人家對我說站長你喝一杯酒我就種一畝,你喝兩杯我就種兩畝,我就一口氣喝了5杯,等我喝醉了以后他又說我還是種2畝吧,真的很讓人難過。”
這是一群每天都要在辦公室或田間地頭工作14個小時以上的創業者的艱辛。
面對困境,公司的干部職工們沒有退縮,他們因地制宜的分析情況、群策群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一步一步地朝著建設特色優質煙葉后備戰略基地的目標邁進。
據了解,在2011年僅煙葉稅煙草產業就為德宏州貢獻了8700萬左右,預計2013年的利稅可以達到2個億。
德宏州政府板巖過副州長與公司領導在煙田研究工作
破繭而出
德宏的氣候、土壤等條件比較優越,適宜發展多種農作物。正因為有著優越的種植條件,長期以來農戶在種植品種的選擇上也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在冬農種植中,總是喜歡選擇一些工序簡單、見效快、收入高的產業,有的選擇種西瓜、包谷、馬鈴薯,有的選擇種雙季稻、甘蔗,形成了“多而雜”的農業生產狀況。而烤煙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較,工序較為復雜,技術含量高,所以在宣傳發動的初始階段,阻力較大,農戶反對意見較多,在落實烤煙面積的階段舉步維艱。
面對這樣的情況,德宏的煙草開拓者們采取發資料、貼告示、放電影、舉辦專項培訓、大田示范、樣品展示等方式,廣泛宣傳發動,促進煙農轉變觀念,并以一系列激勵和約束措施,確保各方面不折不扣地執行各項要求,從而將技術措施和方案目標一一落到實處,使一批符合條件和高素質的技術人員、煙農隊伍得到了迅速成長。
在芒市鳳平鎮納彰村委會芒留村民小組有個村民叫線巖旺所,以前在外打工,回到家鄉與技術員多次接觸之后,對種煙產生了濃厚興趣,經動員,他第一年就種了20畝,賣了7萬多元,他自己算賬后發現種煙比在外打工要賺得多,第二年就種了50畝,到現在他不僅蓋了房子,還給媳婦買了一輛小車。
香料煙公司德宏分公司生產技術科科長唐旭兵深有感觸的說道:“我們的到來不僅能為地方農村帶來經濟效益,還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因為我們把整個行業的先進理念帶到了德宏,用我們這個小范圍的生產關系逐漸影響到德宏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煙草產業的奮力崛起,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但為地方財政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直接帶動了煙區農村的環保、水利建設,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科技興農意識,帶動了科技手段在其他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比如搞揭膜培土和清理塑料膜,有利于保護土壤和環境;統一采購和使用低害農藥,也糾正了農民種植其他農作物時對農藥不當的使用方法。對于整個農業生產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落后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德宏州2013年烤煙移栽現場培訓會
煙草專家在煙田查看煙葉長勢
無悔的奉獻
每一項產業的發展歷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像烤煙這樣技術含量高,工序繁雜的產業,要在一個地方扎住根,穩住腳,必須通過大力宣傳和示范帶動,讓群眾從實實在在中得到實惠,讓群眾將烤煙與其他作物進行比對后,覺得種烤煙還是劃算的,變“要我種”為“我要種”。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卻充滿著開拓者們不懈的努力,更飽含著他們豐富的情感故事——
男兒有淚不輕彈。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香料煙公司剛來德宏發展煙草的時候,梁河縣芒東煙站在當地租了一片壩子作為育苗場地,在剛剛建設好苗也長齊的時候,突然一場大雨,沖走了所有的育苗棚和煙苗,技術員王洪才一夜沒睡,連夜攔河堵壩挽救煙苗,可一切努力均為徒勞,眼睜睜看到一株株稚嫩的煙苗飄在洪水中,轉眼就不見了蹤影,他對著夜空,呆了似的,僵直著身體茫然無語。直到第二天一早見到公司的領導和同事前來視察災情時,他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天黑了才離開,好不容易帶著一幫人做好了育苗場,不想一下子就白干了啊!”
螞蟻爬滿全身。在芒市勐戛,煙站技術員盛仕團到一個偏遠的村子指導種煙,那天,他忙完了工作急著返回,在途中感到有些勞累,便躺在田埂上休息,沒想到一躺下去就睡著了,直到半夜才醒,突然發現自己身上爬滿了螞蟻,還發起了高燒,在手機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他撥打了緊急電話110,經過重重波折找到了那個村的村支書,村支書找了人用騾子才把他馱到鄉里。
妻子辭職來種煙。芒市鳳平煙站站長和旺偉的妻子以前在保山移動公司工作。和旺偉剛到芒市,就動員各家各戶種植烤煙,當時局面很難打開,多數農戶不愿種煙。為了打開僵持的局面,他動員妻子辭職來種煙,妻子經過反復思考,最后愉快地接受了丈夫的懇求,來到邊疆農村,下地干起了農活。和旺偉對記者說:“我妻子平時都在地里忙,現在已經很習慣了,還有我的父母也都來幫忙。”記者問道:“你全家的舉動,真讓人感動,可意義又是什么呢?”何旺偉思索一會說:“德宏要發展烤煙,成為煙葉后備戰略基地,就必須形成規模化種植,初級階段的起步,需要有人來帶頭,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以身作則來示范。我們鳳平站一共有30多個技術員,為了完成任務,也都是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來種。”
山路難走,但至少也還有路,德宏很多地方連路都沒有,有一個阿昌族的村子甚至只有牛車才能進去,每當烤煙收購的時候,村民們都是用馬把煙葉馱到收購站。山上也蓋不了磚烤房,只能蓋板房,而且大一點的板都拉不上去,公司特意向廠家定制了小型的層板,再用馬馱上去。
追逐夢想的腳步沉重而又辛酸,但朝著夢想前行的人們心中一定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會變成現實,無論是淚水還是汗水都將澆灌出豐碩的果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