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滄源消息 云南省滄源縣連續四年干旱,讓神奇的阿佤山也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沒有有效降雨,溪水斷流,水庫干涸,干旱使生活在阿佤山里的廣大群眾的生活生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然而,旱災面前,勤勞的阿佤人不等不靠全力抗爭,找水取水運水,從人背肩抗到抽水車載,抗旱保苗,抗旱移栽,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與天斗、與地斗,用勤勞和智慧繪制出一幅壯觀的“戰旱圖”。
畫面一 楊佳禮:把責任大旗扛在肩上
“大旱無情,人間有愛,危急時刻,才能彰顯共產黨人的本色。”面對嚴重旱情,團結工委書記楊佳禮心急如焚,全身心撲在抗旱救災第一線。
為了拿出科學合理的抗旱措施,他進村入戶了解農村群眾的用水情況,帶領水利人員深入水利設施工程一線,對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摸底排查,早謀化、早部署,制定出了今年的抗旱應急預案和有效措施,為打好抗旱攻堅保衛戰打下了基礎。
為確保今年烤煙生產順利完成,他身心士卒,盡心盡責,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在動員會上楊佳禮說到:“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把抗旱保民生的責任大旗扛在肩頭,勇往直前。”面對無情的干旱,他責無旁貸地擔起了抗旱救災保育苗的重任。針對旱情,為了切實解決烤煙育苗用水困難,深入到各村各寨,走村入戶對各村各組目前還存在的水源進行重新核查落實。他整合全工委各級各部門人力、物力、財力、合力攻堅、采取干部職工分村包干,責任到人,任務明確,上下一盤棋,統一指揮,部署抗旱。同時他還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籌措資金,購買皮管,租賃消防車進行拉水,將烤煙育苗用水源源不斷輸往育苗基地,同時及時指導群眾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深入廣泛地發動、組織群眾全面開展生產自救,為2013年團結片區烤煙生產排除了艱難險阻。有了水的保證,老百姓在嚴峻的干旱中對種植烤煙信心倍增,盡管老天至今沒有一點要下雨的意思,但煙農心里知道,有楊書記的帶領,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一定能早日戰勝旱魔,保證田間每一棵煙苗順利成活,茁壯成長,再奪豐收!
畫面二 趙畢生:抗旱技術招數多
進入3月份以來,抗旱促移栽工作就成了滄源縣煙草公司團結煙站站長趙畢生最關心的頭等大事,每天一大早,他就領著干部職工察看旱情,帶領技術員挖蓄水池,指揮拉水蓄水,完善今年的抗旱應急預案。眼看著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他恨不得每天都住到地里去。
這不,3月25日早上6點鐘,天剛剛發亮,趙畢生便駕駛著單位配給他的皮卡車,沿著曲折、顛簸的盤山公路出發了。“起的早一點,就能多轉幾個村子,今天先去安海村。”
大山深處的安海村旱情比較嚴重,干涸的土地里沒有一點生機,由于干旱,煙農對種煙有了疑慮。面對災情,面對煙農的疑慮,趙畢生心急如焚,一方面和鄉鎮聯系,為煙農解決生產用水問題;一方面跑遍全村種煙戶進行說服引導,積極推廣膜下小苗節水移栽技術。
“這個技術比起常規移栽有什么好處?到底能省多少水?”
“提前半個月就移栽,能不能成活?會不會影響后面的生長?”
打塘、澆水、栽煙、施肥、蓋膜,他一邊做一邊向煙農詳細的講解,“膜下小苗移栽是一項先進實用的烤煙抗旱栽培技術,與常規栽培技術相比,膜下小苗移栽的成活率高,生長快,煙株長勢強勁,抗逆性強,煙葉數量多、質量高,特別適用于我們干旱缺水的山區。”“塘一定要挖的大一點,水一定要澆的多一點”,他不厭其煩地向煙農強調著,解答煙農的每一個疑問,生怕漏掉哪個細枝末節。看著煙農熟練的掌握了移栽技術,顧不上吃早餐,他又急匆匆地趕往另一個目的地——建設村育苗點,還有52公里的山路要走呢。
畫面三 鄧自友:煙農的微笑就是我的心愿
烈日下,在田間地頭總能見到一位熟悉忙碌的身影,進農戶調查,指導煙農移栽,為煙農送發資料,送水到困難戶……他就是鄧自友,大理巍山人,2009年隨著臨滄新煙區建設,來到滄源縣團結煙站成為了一名烤煙技術員。幾年下來,幾乎整個團結片區種煙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這個外鄉人的足跡,面對煙農,他言傳身教,逐戶指導,對剛剛加入煙草種植的新手更是精心加以關照、指導,確保煙農們都有個好收成。特別在烤煙時,他常常指導新煙農烤煙到深夜,晚上住在農家,整個烘烤期間吃住都在村里,在煙農的眼里,他早已成了自己人。
今年抗旱以來,鄧自友身兼幾職,成了最忙的人。除了負責指導煙農技術,還要負責協調車輛為幾個用水困難的村子送水,有時候還要跑到點上去檢修機械設備,指導群眾正確使用。因為技術好,服務細心,他成為村民心目中最信賴的技術員,他的手機也成了煙農的熱線電話。異常的忙碌常常讓年過半百的老鄧有些吃不肖,但只要接到煙農的電話,老鄧就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煙農的微笑就是我的心愿”,他這樣說,他也是這樣做的。鄧自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自己的心與煙農連在了一起。要是你問他,那家種了煙,那家煙苗生長最好,那家的蓄水池該蓄水了……他都能一一說上來。
畫面四 楊依搞:抗旱娘子軍
“水要再多澆一點,土太干了,你得澆足了它才能活”她一邊說,一邊拿過煙農手里的水瓢;時值中午,40多度的高溫,佤族姑娘楊依搞正在煙田里指導煙農栽煙,這是她最近每天的必修課。這些日子,一頂遮陽帽、一壺白開水成了她的隨身物品。
楊依搞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佤族姑娘,勤勞善良。2011年滄源煙草公司招聘烤煙技術員,勤奮好學、種煙技術好的楊依搞被當地鄉政府推薦參加考試,一開始,她擔心自己的學歷低考不上,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在當地煙草公司的支持和鼓勵下,楊依搞認真學習迎考,終于在煙技員選拔考試中過關斬將,成功應聘為團結煙站煙技員,專門為煙農提供技術指導。
在工作中楊依搞是個愛較真的人,她和自己較上了勁:“煙農把信任交到我手里,就等于把一年的收成交到我手里,我要對他們負責。”她總是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告訴他們,以實效說服群眾。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她的幫助和帶動下,周圍許多群眾都跟著她種起了烤煙,“和家鄉父老一起脫貧致富,讓鄉親們都富起來”這是她不變的初衷。這位年近40出頭的女人,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憑著她干煉潑辣、敢說敢干、敢為人先的闖勁和務實無私的奉獻精神,得到了周圍煙農的一致好評。一路走來,楊依搞對煙葉的感情更加深厚。“我只想好好為煙農服務,幫他們種好煙、賺到錢。”她滿臉笑容的說。
畫面五 東米村村民:不等不靠,努力拉水自救
阿佤山的清晨格外的寧靜祥和,而此時在東米村臨時取水點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機器轟鳴,裝水拉水,你來我往,煙農干的是熱火朝天。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東米村村民,他們大清早就開著自家的拖拉機,來到臨時取水點裝水拉水,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東米村六組組長扎努感嘆地說,“我今天早上5點鐘就來了,這樣可以多拉幾趟。”自去年12月份以來,村里的自來水就斷流了,他就帶領村民到這里拉水,除了一部分用于生活外,大部分水都要用于移栽烤煙,為了讓家里栽的1萬多株烤煙有水“喝”,他每隔兩天就要開著拖拉機來拉水。“光用車裝水肯定是裝不了,幸虧煙草公司給我們提供了塑料布、水桶,我們找人把塑料布做成了水袋來裝。貨廂有多大,就能裝多少水。田里有個16方的小水窖,拉上5車水就可以灌滿了!”說話間,扎努爬上了車廂,將塑料水管放進了水袋的“進水口”。
以上的畫面僅僅是滄源縣抗旱救災大軍中的幾個縮影,滄源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烤煙抗旱移栽中處處顯現的是等雨不如流汗,天越旱越大干的豪情。干旱面前艱苦奮斗不低頭,大災之年千方百計保豐收,滄源縣廣大干部群眾在抗旱救災中真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百折不撓,務實求真的“高原情懷,大山精神”。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