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尋甸消息 在各地正千方百計拉水抗旱栽煙時,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柯渡鎮甸尾村委會周邊幾個村的烤煙連片區煙水配套溝渠里,卻淌著一股清泉。在欣喜之余,同行的幾個同事也好奇起來,不禁異口同聲問道:“天旱成這樣,這水是從哪里引來的?”柯渡煙站站長王勇指著對面的大山說:“是從山上的軍民水庫引來的,離這差不多有三十來公里,為了節約用水,水庫的管理員每天凌晨兩三點鐘起來開閘放水,瀉下的水要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流淌,早上八九點鐘才能流到我們栽煙的地里?!甭犃诉@一席話,我們的心忽然被震了一下,“每天凌晨兩三點鐘起來放水?”讓人不禁想去看一看,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堅守才能做到。
從柯渡鎮鎮上出發,走了兩三公里的路程進入土路,我們去的頭一天夜里,下了一場短時陣雨,道路變得泥濘而濕滑,走起來更加顛簸。車子沿著盤旋的山道艱難前行,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木刻村委會一個小村子的村口,路旁水溝里的水流挺大的,一陣一陣從高處涌下來,幾個人正守在溝邊,撈著水上的雜物,流下來的水經過一層濾網,就進入地下管道,直達山腳。正看著,一個中年婦女忙過來跟我們打招呼,原來,她就是王站長之前介紹的每天凌晨兩三點鐘就起來開閘放水的張撲花,我更加驚訝這水庫管理員竟是一個已年過五十的瘦弱女人。細看她時,她穿著一件粗線編織的毛衣,皮膚被常年的日光曬得黝黑,她親切地笑著,臉上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眼里折射出山里人特有的淳樸和堅毅。我們說明來意后,張撲花說陪我們一起去水庫看一看。
圖為張撲花和她日夜看護的軍民水庫
煙水配套溝渠,從水庫出來的水經過溝渠流到山腳的農田管網
又走了五六公里,我們終于來到了軍民水庫,水庫的水已經泄了一大半,風迎面吹來,透出絲絲涼意。張撲花一邊走,一邊給我們介紹水庫的情況。軍民水庫所在地海拔2600多米,建于1967年,是當時的駐軍部隊與當地群眾共同修建的,因此得名,后來歷經三次大修和加固,最近的一次除險加固在2010年,由縣水務部門籌集資金加固壩體,外圍的配套溝渠則由煙草行業投入820多萬元資金修建。此次加固后,水庫蓄水增加到190萬立方米,覆蓋木刻、甸尾、新沙、磨腮、可郎五個村委會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受益農田7320余畝,受益農戶1540余戶。以上幾個村委會的烤煙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占了柯渡鎮烤煙種植的大半。在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加固后,當時二十出頭的張撲花便來到了水庫,當上了水庫管理員,一干就是二十五六年。每到栽種、保苗時節,她都這樣每天凌晨起床開閘放水,由于水庫所在地海拔較高,架設開閘啟動電源成本過高,閘門閘閥用的是手動開啟,每一次開閘都讓張撲花累得汗流浹背、精疲力盡。因為出水的溝渠經常會被沿途的泥沙堵塞,張撲花每次打開水庫閥門后,便要扛上鋤頭打著手電伴隨水流沿著溝渠巡查,及時清除溝中的泥沙和雜物,6公里的夜路、崎嶇不平,徒步行走都要一個多小時,因為沿途需要不時地停下來清理,走到下面的進水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每一天她要這樣來回走好幾趟,直到傍晚五六點鐘將閘門關閉。后來條件稍好一點,家中買了摩托車,他的老公崔文輝和同村的另外兩個同伴也跟她一起加入了溝渠的巡邏和除淤工作,她有了得力的助手,黑暗的夜里也有了個伴。
就是通過這個手動閘門,張撲花每天凌晨開閘放水
溝渠旁邊堆積的泥沙都是從水溝里清理出來的
說到這里,張撲花也覺得很高興,爽朗地笑了起來,她一笑,臉上的皺紋顯得更深了。她說從前沒有修水澆地溝渠時,水庫出來的水走的是土溝,加上水的沖刷,溝路極容易堵塞,和同伴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清淤、撈掉雜物。2010年煙水工程配套溝渠修通后,溝路比以前通暢,很少堵塞,張撲花巡邏起來變得比以前輕松多了。我不禁問她,是什么原因,讓她堅持下來做這個水庫管理員,一干就是二十幾年?她只淡淡地說,做了水庫管理員以后,慢慢地習慣了,覺得有了一份責任,于是堅持了下來,時間干得越長她越覺得放不下了?,F在她的兩個孩子也離開家在外謀生,她多半的時間都在水庫上生活,每年的栽種時節放水、雨季則泄洪除險,平常也要沿周邊巡查。她自己所在的村子海拔較高,只能種洋芋、蕎麥等作物,不能栽種烤煙,水流出去,受益的大多是山腳萬千的農家。那些農戶們大概也不知道,他們一瓢瓢舀到水桶里的水,歷經了一個山里的女人和他的同伴們日夜守護,流淌幾個小時才來到田頭,很多時候有些煙農不能理解,所以經常打電話催她:“怎么八九點鐘了水還不到?”。其實張撲花已經忙了大半夜了,有時溝渠旁山上的泥土垮塌,她和同伴要臨時搶修后水才能順利流出去,到達管網,到達一塊塊田地。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勞地守著,只為那一株株禾苗的生命之水經流不息。張撲花和她的同伴4個人一年的勞務費一共就是一萬多元,而且上一年的費用常常要到下一年才能撥下來。因為看護水庫,家中的地也種得很少,張撲花只有抽出空余每年養兩三頭牛賣了貼補家用。
在與她短暫的交流中,我聽這個樸實的女人提到了責任,就是一份責任才讓她堅持了下來,這兩個字從她的口里說出來,我更覺得沉甸甸的。我以前只看到煙田里我們的基層員工和煙農頭頂烈日、辛勤栽種,卻從來不知道為了種好一棵煙,也有人披星戴月守在水邊,那是所有人的生命之水、希望之水。為了種好一棵煙,牽動著太多的人,有太多人在默默地付出。這一刻我才知道,其實在各地的大型水庫,都有這樣的水庫管理員,他們也都像張撲花一樣,日夜守在水庫上,甚至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全留在了水庫,留給了萬千需要用水的人們,讓山腳的農田旱澇保收,讓我們的烤煙再旱也能按時在最佳節令栽下去。
山上水庫下來的水澆灌著山下的煙田
從山上下來,我看到田里的煙苗已經全都成活了,陽光下新長出的嫩葉閃著動人的光澤,在那一片干涸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抹綠色的希望。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