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貴州日報》報道
核心提示
烤煙是貴州省鳳岡縣的一項大產業。
這是一個涉及3000多農戶戶均收入近7萬元的經濟作物。
這是一個時間短、見效快、受益廣,符合貴州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為了抓好優質煙葉的生產,近年來,黔北山區農業縣鳳岡縣的數百名黨員干部,從縣委書記、縣長及縣四大班子的其他領導干部到鄉鎮、村干部,從縣煙辦、煙草公司等相關部門的黨員干部到技術人員,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小院,干部們說干了嘴,跑酸了腿,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了生產中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和困難,他們還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努力整合所有的社會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齊心協力,用真情和真心幫助山區群眾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增收“硬仗”。
“鳳岡縣抓住了優質烤煙生產發展,就抓住了農業經濟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抓住了農村扶貧工作的關鍵?!兵P岡縣委書記覃儒方說,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鳳岡縣各級黨員干部更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清醒看到當前烤煙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堅定信心,認真梳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思路,對困難進行認真分析,并尋求解決困難的最佳途徑,群策群力,發揮廣大干部職工的聰明才智,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千方百計、保質保量完成今年優質煙葉各項目標任務,讓群眾最終得實惠。
春耕時節,遍地是農耕機“吧嗒!吧嗒!吧嗒!”的耕作聲和鋤頭親吻土地的“唰、唰”聲。遠處,近處,滿眼土地的顏色,煙農們忙碌的身影點綴其間,歡聲笑語彼此回蕩。
“今年的烤煙增加了兩個優化!”
“曉得。優化煙地、優化煙農!”
“提前完成‘五個100%’目標”
“現在的烤煙生產是越來越好種了,烤的是‘懶漢煙’(散葉烘烤),勞力不夠的還不用自己分級扎把,去年那么嚴重的干旱,都沒虧本!”提起種植烤煙,鳳岡縣進化鎮熊坪村煙地里的煙農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布局謀篇 凸顯產業大手筆
細節聚焦:2014年春節前夕,鳳岡縣城鄉上下傳達著本年度烤煙生產要實現四個轉移,兩個優化的訊息。即高山向平壩轉移;坡地向好田好土轉移;普遍落實向適宜煙區轉移;優化煙地;優化煙農;種植規劃在10畝以下的零星散戶向種植規模30畝至50畝的專業戶、50畝至100畝的大戶和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轉移。
鳳岡縣自種植烤煙以來,歷經一年又一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烤煙產業呈現出“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可喜局面,2008年,全縣收購煙葉14.7萬擔,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13年,市下達鳳岡縣煙葉生產計劃15萬擔,實際生產收購煙葉17.03萬擔,總產值首次突破兩億元大關,達2.18億元,比2012年產量增加0.72萬擔,產值增加0.43億元,稅收增加940萬元;煙農總收入達2.42億元,煙農年戶均收入達6.8萬元;年終綜合考評在全省、全市均獲第一。
然而,今年遵義市下達鳳岡縣的生產面積6.3萬畝,生產收購煙葉14.3萬擔,上等煙率80%。
怎樣在面積減少、產量減少的基礎上實現產量、產值、稅收和煙農四個增加?抓質量就抓住了烤煙生產的“牛鼻子”,也就解決了“兩減四增”問題。
質如何提?鳳岡縣領導班子集思廣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農民增收、建設現代農業,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多方考察、論證,認為鳳岡縣發展烤煙具有土地資源廣、勞力豐富、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等優勢,引導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按照控制總量,提升質量,增加效益,圍繞“四個轉移”、“兩個優化”的發展思路,采取土地自愿、合理流轉,以規劃落實相對集中連片的基地種植為主,輻射帶動產業全面發展等方式,抓好種煙規劃布局。
任務目標明晰,干部馬上進村入戶,宣傳今年烤煙生產的新形勢、新目標、新種法,轉變了煙農思想,高規格落實種煙戶3046戶,生產面積6.3萬畝,相對集中連片基地129個,基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0%以上,戶均種植面積22.03畝,提前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
規劃田煙48000畝,占種煙面積的76%,比2012年上升了16個百分點;集中連片基地面積達55%,比2013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規?;б娉噬仙厔荨?/p>
超前完成“五個100%”目標:100%的完成煙地衛生清理;煙地100%翻犁抗冬;100%的按照標準完成田煙開溝排水,100%的有機肥堆制發酵滿足供應量;100%的按照以株定畝的要求將面積落實戶、到丘塊,100%的完成煙地丘塊編號,插牌告界登記核準面積。
最難能可貴的是,因為前期生產基礎抓在全市前列,加上2013年目標考核居省市第一,2月25日,全省烤煙生產備栽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鳳岡隆重召開。
如果目前的烤煙生產形勢讓人振奮,那么去年的生產更讓人回味。
零距離培訓 提高煙農生產力
細節聚焦:2013年,從規劃面積到煙葉收購,分階段召開現場會,對行政、部門的一線干部和職工進行零距離現場培訓,親自操作,掌握標準和操作規程,再由其到責任區培訓,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煙農搞好生產。
去年,鳳岡縣緊緊圍繞“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總體目標,大力開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加強資源整合力度,穩步推進“基地單元+煙農合作社+土地整理+全程機械化”的“四位一體”減工降本新模式,堅持以現代煙草農業為統領,以基地單元建設為單位,以合作社建設為平臺,推動煙葉產區土地流轉,全面開展基本煙田土地整理,努力實現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提高煙葉生產規?;N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服務水平,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穩步推進全程機械化試點工作中,縣煙草部門為進化項目區全程機械化試點投入資金950多萬元,累計添置專業化基耕機、植保機,育苗機等各類機械1984臺(套)。目前,全縣已經實現了100%的商品化育苗、專業值保30%,專業機耕50%、專業烘烤60%、專業分級100%,煙農的減工效果顯著,煙農們種煙更省心了,煙葉質量也提高了。
層層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生產水平和煙葉質量。整個生產過程分整地起壟,打窩施肥、大田移栽、田間管理、科學采烤、煙葉初分預檢等環節,分別開展技術培訓,采取縣級培訓干部、職工,鄉鎮、站培訓責任人和煙農代表、大戶,再由責任人培訓指導煙農,煙農代表示范帶動的方式,將適用技術傳授給煙農,應用于生產實踐,使煙農生產勁頭足,煙葉生產標準化程度相繼提高。
加強煙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到2013年已建成煙區公路150公里,2013年規劃上報已審批120公里;煙水工程點已建成110個點,已動工大型水源性工程1個(響灘子水庫),投資1.4億元;完成土地整治1500畝,規劃上報審批16000畝;建成投用密集型大密烤房4900間;標準化收購點(線)已建成5個,規劃上報審批等待建2個。自2006年以來,煙葉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6億元以上。
2012年全省2個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點,鳳岡就爭取落實了1個,計劃投資30億元以上(其中煙草部門投入20億元,整合其它項目資金1億元以上)。2013年規劃全面結束,并全面啟動建設。規劃3年建成,5年出成效。
走專業合作化道路是煙葉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煙農實現“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目標的必須選擇。截至2013年末,鳳岡縣已注冊成立煙農合作社3家,覆蓋全縣14個鄉鎮,共有成員近2497名,占全縣煙農總數的70%。第一單元專業合作社,以進化、琊川、天橋、何壩四鄉鎮基地單元為依托組建的煙農專業合作組織,目前擁有社員1179名,煙葉種植面積30430畝,種煙農戶1461戶,擁有5支專業化服務隊伍,在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作業過程基本實現全程專業化服務后,生產成本由每畝2100元下降到1680元,每畝直接給煙農節約420元。煙農們烘烤煙葉更省心了,煙葉的質量也提高了。
移動噴灌 為田地烤煙解渴
細節聚焦:2013年從6月9日到8月底,鳳岡連續2個多月的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導致全縣烤煙不同程度受災。受災面積達6.8萬畝,產量損失300萬斤以上,直接經濟損失3600萬元以上(按均價1200元/擔計)。
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縣委、縣政府及時貫徹落實全市抗旱救災緊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縣委書記覃儒方、縣長廖其剛親臨現場調研災情,明確提出抗旱是當前主要工作;縣煙辦和縣煙草部門及時采取強硬措施,啟動抗旱救災機制,發動全縣煙草部門技術干部主動配合當地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抗旱一線,帶頭找水源、找物資、找資金、抓宣傳和矛盾調解,及時安撫受災煙農。截至下雨緩解旱情,僅煙草部門投入的抗旱資金就達31萬多元,全縣總投入100多萬元。
2013年7月31日,省煙草公司陳衛東經理、遵義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興萬、市煙草公司丁偉經理在鳳岡縣檢查指導抗旱救災暨烤煙生產工作時,對鳳岡縣的烤煙生產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確,鳳岡要按照“一縣一策”的原則,在抓好抗旱救災的同時,繼續抓好煙葉收購工作,希望鳳岡在我省烤煙受災嚴重、產量下滑的形勢下,為全省、全市的煙葉生產作出貢獻。
面對持續干旱天氣對烤煙生產的嚴重影響,鳳岡縣煙草部門的技術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及時研制出一種移動式微型噴灌器。目前,該設備已成功應用于全縣煙葉生產的抗旱救災工作中,充分發揮了降本又增效的作用。
該機噴頭可360度持續自動旋轉噴灌,覆蓋10米至15米直徑范圍,噴灌質量高,均勻度和強度均可滿足農作物的要求。每臺有10個噴水頭,每個噴水頭能噴0.1畝。一臺機子配3個人,如果一直不停地使用10個小時,可抗旱200畝。
這種噴灌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