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云南煙葉信息網 云南省尋甸縣羊街鎮多合村委會一組煙農鐘興說:“種膜下小苗不容易得病。因為在移栽時煙苗還很小,沒有剪過葉,很不容易染上病菌,再一個是塘口較深,追肥、培土的時候可以多培一些,根系長得好,煙株長得快,長勢也好?!?/p>
“膜下小苗”與“膜上煙”,從膜上到膜下,一字之差,卻蘊含著煙草公司在推動轉變煙葉生產方式上的不懈努力和顯著成效。這項實用技術已呈星火燎原之勢,迅速遍及云嶺大地,為干涸的土地帶來了福音。山間田野,放眼望去,一壟壟煙苗伸展腰姿、迎風搖曳,將紅土地染成一片翠綠。2014年是昆明煙草推行膜下小苗技術的第二年,全市累計移栽膜下小苗13.45萬畝,占到種植計劃58.2萬畝的22.84%,已于4月15日全面完成移栽。
干旱呼喊節水移栽
云南煙區連年干旱,越來越成為影響煙葉生產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在煙苗移栽季節,干旱對生產的影響更為嚴重。如何較好地應對旱情?近些年,煙草行業建設的煙水配套工程,把雨水存起來,把河水、山泉水引過來,成了煙葉生產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不斷完善煙水配套工程的同時,推廣節水移栽成為擺在技術員面前的重大課題。
隨著干旱的進一步加劇、勞動力資源的稀缺和田間作物的茬口矛盾突出,節水移栽、搶占節令、減工降本成為煙農頭疼的問題。能否提前種植烤煙,為其他作物騰出時間,縮短育苗周期,錯開用工高峰成為煙草人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難題。能否有一項技術能面面俱到實現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目的?2013年,在三年連旱的考驗下,省局(公司)要求,要搶抓機遇,在旱情嚴重和茬口矛盾不突出的地區大力推廣膜下小苗移栽技術。
昆明市局經過深入研究和田間推廣試驗,2013年在石林、尋甸等縣大面積示范推廣膜下小苗技術,在祿勸、嵩明等地試驗性的進行推廣。石林4.6萬畝膜下小苗移栽推廣得到煙農認可,并成為了這項節水移栽技術在昆明市范圍內全面推廣成功的標志。西街口威黑村委會的煙農老畢家2012年栽了10畝煙,提起抗旱移栽的艱辛,老畢還在直搖頭,從4月25日開始移栽,請了些工到5月1日才全部栽完。人都累趴下了,但是,栽下去后艱苦的工作才開始,天晴得沒有一絲云彩,兩天不澆一次水,煙苗就被曬死,10畝煙澆一輪就要兩天,老畢開拖拉機拉水,媳婦澆水,晚上都打著手電筒澆煙,累了就拿件蓑衣蓋了睡在地埂下,醒來接著澆水。到2013年政策宣傳時,說什么他都只栽2畝,煙站拿出制勝法寶——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宣傳單發了給他,并保證栽下去12天不用潑,開始他不信,經不住煙站的再三宣傳,他半信半疑的報了8畝面積,并撂下一句“到時候干了要潑水,你負責拉水來給我潑”。結果4月5日栽完老畢就天天背著手去地里看一趟,煙一天天的在長,也不用老畢澆水,弄得他直呼應該多栽點。2014年,說都不用說,老畢栽了15畝,還來煙站說:今年我那15畝煙早就栽完了,水也不要潑,我還提前把包谷也種完,豆也點完,我要放五一假了。
改變推動移栽革命
如果說,一項技術從書本走向實驗室充滿波折,那么從實驗室走向田間更是困難重重。
李玉華是昆明市石林縣長湖鎮蓑衣山村委會的輔導員兼煙農,他已經連續多年承擔全村的育苗工作。往年育苗,從2月初到4月中下旬,整個周期長達65天左右。其間,李玉華要全天守候在育苗棚邊,加水施肥,防凍防害,待小苗長到一定高度,還要剪3次以上的葉。而每次剪葉都是他最緊張的時候,因為很容易引發病毒病的傳播。
作為輔導員兼老煙農,種煙這么多年,李玉華對自己的種煙技術向來非常自信。2013年年初,當煙站煙技員試圖說服他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時,他死活不同意?!耙郧岸际歉咔o壯苗移栽,現在這么小的苗能成活嗎?”他的心里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今年,再次來到蓑衣山村委會,但見綠油油的煙苗已長到小腿那么高。而往年這個時候,煙農們還在面朝紅土背朝天,為移栽揮灑著汗水。“今年差不多四月份就全移栽完了,以前這個時候還沒開始呢!”,種煙二十多年,李玉華從沒想過,能把移栽提前這么久?!巴攴N煙讓我們最頭疼的就是用水不夠,膜下小苗移栽只需要澆一次水,而常規移栽則需要澆三次?!崩钣袢A萬萬沒想到,一項看似簡單的技術竟會給育苗帶來這么大的便利?!澳は滦∶缫圃员荛_了農忙高峰,用工價格也相對較低。我每畝地可以節約很多成本呢!而且膜下苗的成活率更高,長勢、產量還有烤煙等級都很好?!比缃?#xff0c;看著眼前綠油油的煙苗,李玉華之前所擔心的種種問題都一一化解了。
尋甸縣羊街鎮清水溝村委會花箐哨煙農高柱留是這樣說的:“膜下小苗不容易得病,因為不掐葉和剪葉,沒有傷口,很不容易染上病菌。我們栽膜下小苗的時候,氣溫還不算穩定,遇到天氣降溫,膜下小苗移栽的煙苗躲在薄膜下面,不會被凍著,沒有早花現象發生。而且,烘烤的周期也提前了,減少了8月下旬冷露對上部煙葉的危害,在栽膜下小苗以前,如果冷露來得早,上部煙基本都烤不好,我們都要損失掉好多啊?!?/p>
創新引領持續發展
膜下小苗移栽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移栽時將煙苗全部留在地膜內。膜內形成溫室效應,不僅保溫保水,促進根系快速生長,還能使小苗提前適應土壤環境,提高干旱環境下的煙苗成活率。
目前,膜下小苗技術已在昆明各煙區全面鋪開。為確保技術落實到位,全市統一印制了《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手冊》,各地還專門組織技術人員對育苗專業戶和煙農進行了系統培訓。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全市13.45萬畝膜下小苗移栽長勢良好,在10天的持續高溫下沒有出現“燒苗”;在雨水突降又遇高溫的環境下沒有出現“蒸苗”;在掏苗遇高溫的情況下沒有出現“死苗”。可以說,通過全市烤煙技術員的辛勤工作、精心指導,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已經在昆明市推廣成功。石林華葉合作社理事長陶福才說,去年石林片區就全面推廣膜下小苗移栽了,合作社配合煙站專門做了大大小小幾十次培訓,雖然是項新技術,但是煙農都掌握了,而且認可度高得很,今年不用宣傳到時候就開始栽了,原因就是真正的讓煙農得到了實惠。從合作社服務煙農的角度來看,只有不斷的創新出減工降本的實用技術,才能推動烤煙的持續發展呀!要不然,煙農不跟著我們走,如果煙農都去種三七、種蔬菜、種西瓜了,我們的煙葉生產想發展就難了!
一項新的實用技術要得到煙農的認可,并能夠得到煙農的贊譽,也必將在實踐中檢驗,在減工降本中體現其優越性。膜下小苗技術因地制宜,操作簡單,本小利大,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雖然很平凡,但富有生命力。勢必成為未來煙草移栽方式的必然趨勢,也必將成為煙農減工降本的一個新的著力點。
祖祖輩輩的煙農都使用同一項技術,慢慢就會被困住難以有新突破,而我們行業要想跨越生產上的障礙,達到想要的成就,只有走出困境,重拾改變的決心與勇氣,拿出創新這一“制勝法寶”,才能邁向未知的領域,達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