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閩北日報》報道
讓煙農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說起來,我是‘被迫’改種煙葉的。”近日,煙農老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說。今年48歲的林真岳是福建省延平區王臺鎮元圩村煙農,今年種煙葉120畝。
補貼,減輕煙農負擔
“原來我養豬種菜,收入不錯,但豬肉和蔬菜市場行情不穩定,風險大。同村人都勸我放棄養豬,一起去外地打工掙錢,但我舍不得家人。”老林回憶起往事,有些感慨,“就在左右為難的時候,2010年,王臺煙草站的站長到村里指導煙葉種植。我想著,不如種點煙葉試試。”
這個決定讓老林從此與煙草結下了不解之緣,“你看,現在所有的農藥、化肥、地膜等物資,都是煙草公司補貼供應的,煙苗也是按補貼價供應,這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不僅如此,煙草公司還專門派人教我們技術,這煙種得放心!前兩年煙田遭災,煙草公司還給我們補貼,干其他的活可沒有這種照顧。”
“王臺鎮種植的烤煙品種是K326,在收購的時候,我們按照數量,分別給予每擔100元的物資補貼和每擔102元的品種補貼。”王臺煙草站站長張運富介紹說,“還有一方面是烤煙房,我們鼓勵煙農進行5座以上連片修建,按每座含附屬設施補貼3.5萬元,極大的減輕了煙農的負擔。”
在延平區,像老林一樣希望通過種植煙葉改善生活的農民還有很多。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全市煙葉產前投入補貼累計達5.12億元,占煙葉收購金額的21%。
充電,提供技術支持
市煙草公司煙葉生產部副主任林建楓告訴記者,現在不少煙區都有烤煙綜合服務合作社,農民可以自愿入社,除了享受農資、農機、水利等方面的扶持,更重要的是綜合服務合作社將成為煙農的“技術充電站”。
“專業合作社讓煙農沒了后顧之憂,以前不敢多種,現在可以放心種了。”姜松福是建陽市莒口鎮聯友煙農合作社社員,去年家里種的28畝煙賣了9.17萬元,今年還種了24畝。
聯友煙農合作社理事長鄭樹平介紹說,該社成立于2010年4月,2012年9月,合作社進行換屆改組并成功轉型,由生產互助型轉變為綜合服務型,擁有社員258人。合作社種煙面積5780畝,以“專業戶+合作社”為主線,以專業化服務為中心,探索開展物資服務、技術承包、土地流轉服務,積極拓展多種經營,服務范圍以莒口鎮為中心,輻射整個麻沙基地單元及周邊鄉鎮。2014年,合作社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積極發動麻沙基地單元麻沙點、書坊點、黃坑點的煙農入社。
“現在種煙,真不一樣了。”建陽市莒口煙草站站長謝恒時說,“合作社讓煙農越來越省心,不再為資金、物資、技術發愁。”合作社開展互助合作式生產,既提高效率,節省成本,還實現了資源共享。
服務,解除后顧之憂
“2010年每畝用工24天,2011年21天,2012年18天,今年可能降至16天,通過互幫互助式生產,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在聯友煙農合作社,謝恒時熟練地對記者算起了經濟賬。
“以前,雇工很不容易。”連續三年種煙100畝的煙農陳貴芳說,“有了合作社,一天可以輕松請來十幾個人。”
事實上,有了合作社,不僅能請到人,來的人還更專業。煙技員在移栽、揭膜培土、平衡施肥、科學打頂、優化結構等常規技術方面對煙農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作業之后,合作社還組織煙農、煙草站共同驗收。“除了服務以外,在物資供應上也比單一的煙農有優勢。”謝恒時說,合作社直接與供貨商聯系,由大型供貨商統一供應燃煤、農藥等物資,降低配送成本。
“僅2012年至2013年間,全市通過農機等補貼,向全市合作社投入2134萬元。”林建楓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規范管理,讓更多煙農享受到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也讓更多煙農走上職業化之路,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