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筆者按:行業前7月累計實現利潤2166.86億元,同比去年2125.2億元增加41.66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工業利潤784.21億元,同比降低1.42%,商業利潤1357.13億元,同比增長2.74%。在需求疲弱、稅價新政及控煙加碼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行業利潤總額增幅同比下滑明顯。為提升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必須直面下行壓力,充分利用改革良機,提升管理水平,加強成本控制,優化經營結構,激發內部活力,實現動力向內生增長轉換。
穩定增長是第一要務
從當前行業現狀和下一步的走勢來看,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因素仍然復雜多變,下行壓力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具體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煙企和品牌,在動力轉換加速的階段,感受和影響是不一樣的,一些煙企和品牌面臨的困難局面短期內尚難扭轉,保持平穩尋求突破還需付出艱苦努力;一些情況比較寬松些的煙企和品牌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方面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另一方面內部驅動力也需要保持持續穩定。對下半年的前景,總體上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但是必須做好應對更加復雜、更加困難情況的準備,絲毫不能松懈。
穩定增長,逐步上行,維持行業健康態勢,防止市場大起大落,這就是在下行壓力增大的現狀下要具備的狀態。1-7月的行業形勢超出了預期,情況比年初估計的要嚴重得多。進入8月份,下行增長壓力并未得到緩解反而有向更劇烈的程度演變的趨勢,行業整體下行就當前來看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大部分數據還是未能給人驚喜。但是筆者認為,未來幾個月行業企穩回升仍具較大可能性,做出這種判斷是基于卷煙市場消費的穩定增長部分抵消了庫存高、價格調整帶來的一部分負面因素,卷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公平也為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盡管市場的復蘇稍顯緩慢,且行業在短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但長期來看基本面依然較為平穩,增幅上漲有望在本年度剩下的幾個月份內逐步恢復。庫存最能夠說明這個問題,行業最新數據顯示,7月末工商庫存429.59萬箱(其中工業庫存144.75萬箱,商業庫存284.84萬箱),比去年同期395.91萬箱(其中工業庫存140.21萬箱,商業庫存255.7萬箱)增加33.68萬箱。其中工業庫存增加4.54萬箱,商業庫存增加29.14萬箱。月末卷煙在途50.75萬箱,含在途卷煙庫存達到480.34萬箱。如果不跟去年同期數據比較,同時綜合二季度以來的走勢,筆者認為實際上卷煙消費市場的復蘇已取得了初步的進展。7月和8月的幾次國家局相關會議都展示了行業打贏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表達了行業有必要也必須取得更多的進展。
結構提升需要更多途徑
實際上筆者所說的動力轉換的重點正是集中在結構提升和市場開放(也就是市場化取向改革)兩個方面。從結構煙占比和表現數據上看,1-7月份,行業平均單箱批發銷售收入為29098元,比去年同期27138元增加1960元,增長7.22%,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0.54個百分點。行業一、二、三類卷煙銷量為692.25萬箱、359.66萬箱、1315.92萬箱,同比分別增長8.14%、12.53%和-5.44%。一類煙銷量比重為23%,同比提高2.26個百分點。二類煙銷量比重為11.95%,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三類煙銷量比重為43.73%,同比降低1.35個百分點。四、五類卷煙銷量比重則持續減少,分別下降1.77%和0.74%。提稅順價對利潤的貢獻度是一個不能不提及的因素,價格調整帶來的利潤到底有多少還需要進一步的測算,如果剔除掉該因素,那么數據則可能被修正到一個更加低位的水平,現實就是該政策對今年國內卷煙市場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未能充分預估到的一面。
市場開放,重點品牌宜加快發展
1-7月份,行業28個重點品牌累計銷售2542.79萬箱,同比2577.21萬箱減少34.43萬箱,降低1.34%。銷量的比重為84.5%,同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實現商業銷售收入8258.63億元,同比增長5.02%。重點品牌年累計平均單箱銷售收入為32479元,同比30514元增加1965元,增長6.44%,高于行業平均單箱3380元。從數據和走勢來看,重點品牌的絕對支撐作用愈發明顯,在行業發展放緩及價格調升的大背景下,重點品牌的強勁支持使得行業在運行調控過程中從未出現過大幅的震蕩。同時,筆者也注意到,雙十五品牌的數據更該觀點基本一致,只是個別品牌出現了較大的跌幅。(紅)雙喜銷量下滑嚴重,246萬箱的銷量同比跌掉7.79個百分點。紅塔山更加嚴重,同比跌幅達到12.51%。這兩個品牌都是體量極大的品牌,一度被當成500萬箱目標品牌在培養,看來一方面要結構提升,一方面要保住銷量的兩難處境在這兩個品牌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說明。除此以外,雙十五的前十名基本上都保持了增長,只是增幅大小有異。
市場的開放給了品牌間的競爭搭建了一個更為公平公開的平臺,行業品牌培育規劃也即將出臺指導意見,加強培育“全國性知名品牌”、“區域性優勢品牌”、“創新型特色品牌”指導意見都即將出臺。如此種種都明確釋放出了品牌發展機會將會更多,空間將會更大。還是重點看銷售收入前15品牌:中華還是那個超級品牌;云煙1-7月的700億元的銷售收入,6.79的增幅已然不低,不過同緊隨其后的利群和芙蓉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利群和芙蓉王并駕齊驅,售入均超680億元,利群趕上了天時地利,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一時無二,未來空間十分巨大;黃鶴樓穩扎穩打,在營銷上向來是個行家里手,其知名度也是越來越響亮;玉溪也有慢慢掉隊的危險,在此消彼長的態勢下,諸如南京、黃金葉等品牌迎來了一輪趁勢而上的良機,觸角已向周邊大面積輻射、均把未來戰略放眼全國。總之不管是雙十五,還是其他重點品牌在當前都有足夠的政策支持他們的發展,只是各自的情況并不相同,大部分都面臨著動力轉換提速的需求,筆者希望新一輪的競爭能夠實現動力轉換的加速,同時能具備更多的良性并帶來行業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