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其中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為承壓類特種設備;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為機電類特種設備。為保障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國家對各類特種設備,從生產、使用、檢驗檢測三個環節都有嚴格規定,實行的是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特種設備一方面使用在工業企業,另一方面也大量使用在人民群眾生活之中,一旦發生事故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不同于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在相對比較封閉的范圍之中。由于特種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相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在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含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檢驗檢測活動中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特種設備嚴重損壞或者中斷運行、人員滯留、人員轉移等突發事件屬于特種設備事故。特種設備事故超出了生產安全事故范疇,也具有特殊性 ,首先,特種設備事故分級的因素比較復雜。除要遵循《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考慮到的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兩個共性因素外,還要根據特種設備事故的特點,特種設備損壞所造成的其他嚴重后果來進行分級,比如,設備停止運行危及經濟運行安全、設備故障造成乘客受困、設備介質泄漏導致大量人員疏散轉移、設備嚴重損壞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等等。
其次,特種設備事故責任主體呈現多元化。特種設備安全質量與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使用、檢驗檢測等單位均可能有關,每個環節的安全質量隱患都可能釀成事故發生。因此,特種設備事故責任主體不僅包括發生事故的使用單位,還可能涉及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檢驗檢測單位等多個主體。這也是特種設備事故在調查處理方面有別于其他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之一。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17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情況的通報來看,截至2017年底,全國特種設備登記數量情況總量達1296.52萬臺,比2016年底上升8.31%。其中:鍋爐44.56萬臺、壓力容器381.96萬臺、電梯562.7萬臺、起重機械223.75萬臺、客運索道1020條、大型游樂設施2.42萬臺(套)、場(廠)內機動車輛81.01萬臺。另有:氣瓶14265萬只、壓力管道45.09萬公里。
2017年,全國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和相關事故238起,死亡251人,受傷145人,與2016年相比,事故起數增加5起、增幅2.15%,死亡人數減少18人、降幅6.69%,受傷人數增加5人、增幅3.57%;2017年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0.30,同比下降9.09%;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按設備類別劃分,鍋爐事故11起,壓力容器事故11起,氣瓶事故7起,壓力管道事故4起,電梯事故56起,起重機械事故93起,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52起,客運索道事故1起,大型游樂設施事故3起。其中,電梯、起重機械和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所占比重較大,事故起數分別占23.53%、39.08%、21.85%,死亡人數分別占16.33%、47.41%、19.12%。
按發生環節劃分,發生在使用環節187起,占78.57%;維修檢修環節29起,占12.18%;安裝拆卸環節17起,占7.14%;充裝運輸環節4起,占1.68%;制造環節1起,占0.42%。
按涉事行業劃分,發生在制造業53起,占22.27%;發生在建設工
地和建筑業59起,占24.79%;發生在社會及公共服務業80起,占33.61%;發生在冶金石化業21起,占8.82%;發生在交通運輸與物流業6起,占2.52%;其他行業和領域19起,占7.98%。
按損壞形式劃分,承壓類設備(鍋爐、壓力容器、氣瓶、壓力管道)事故的主要特征是爆炸、泄漏著火等;機電類設備(起重機械、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倒塌、墜落、撞擊和剪切等。
特種設備管理是關系人員傷亡、關系財產損失及對社會造成影響的一項特殊綜合性活動。國家專門針對特種設備管理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等法律法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十三條規定,使用單位主要負責人對使用的特種設備安全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八十九條規定,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職責,導致事故發生的,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照相關規定處以罰款,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過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定和要求,充分體現出從國家層面對特種設備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
煙草行業由于在國家專賣體制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具有行業特殊性,要充分體現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在特種設備管理活動中除了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外,還要按照行業的管理標準進行特種設備管理。通過一系列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因素導致的事故都占很大的比重,這就需要在特種設備管理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流程,重點針對設備和人這兩大要素加強特種設備過程管理。
昭通卷煙廠作為行業生產規模達60多萬箱,建廠近50年的老廠,目前登記在冊的特種設備有鍋爐、客梯、貨梯、手扶梯、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壓力管道、壓力容器等,分布在復烤片區和卷煙片區,可謂種類多,數量大,點多面廣。針對實際情況,在特種設備管理方面應形成自己的管理特點。
1)建立使用部門特種設備巡回檢查網絡體系
設備巡回檢查不是一項單一的活動,而是一個網絡管理體系,它是由設備操作人員巡檢網絡、設備維修人員巡檢網絡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巡檢網絡等幾個子網絡組成的縱橫交錯的設備防御保障體系。結合特種設備的特點,在建立此網絡管理體系時,主要注重實效。
①、設備操作人員巡檢網絡
設備操作人員按所在崗位對所操作設備進行開機前、生產過程中和停機后的巡回檢查,嚴格地監測好設備運行狀態,并做好檢查情況記錄,建立設備橫向巡檢網絡,并將信息及時反饋到維修組,維修組對該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②、設備維修(維保)人員巡檢網絡
設備維修人員(機械、電器、儀表及潤滑人員)按各自專業的巡檢要求,按設備的分類、按部位、按時間,對設備進行開機前、生產過程中和停機后的專檢,并做好巡檢詳細記錄,建立設備縱向巡檢網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進行綜合分析建檔。
③、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巡檢網絡
車間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匯同設備維修人員、設備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促進設備操作人員和設備維修人員的有機統一,進一步了解設備運行狀況、檢查狀況,并將取得的信息及時反饋到車間和職能管理部門。
充分運用設備巡回檢查網絡管理體系,能真正的達到管好、用好、維護好設備的目的,促進設備管理水平的提高。
設備巡回檢查是全員設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和設備完好性(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潤滑性和跑、冒、滴、漏情況)進行監測,并對設備工作可靠度、磨損或腐蝕程度進行檢查和校驗。通過檢查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的隱患,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維修保養措施,有目的做好修理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和縮短修理時間。
2)建立職能部門專項檢查體系
每年由工廠設備技術科、安保消防科等職能部門和使用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特種設備進行專項檢查,可以采取現場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從運行控制、機容機貌、記錄完整性等方面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專項檢查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強化措施、找隱患、降風險、抓落實、防事故,營造規范、有序的安全運行環境。
3)充分利用“四新技術”提升特種設備的裝備水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沒有好的設備,再好的管理也不一定能保
證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當然再好的設備,管理不到位也將留下更多的隱患。因此,要深刻認識到,設備是基礎,管理是保障,二者互為支撐。目前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日新月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大力推廣“四新技術”的運用,這有助于企業在安全生產、節能環保、效益提升方面都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4)根據不同的角色有針對性的強化培訓
現在很多人對特種設備的概念不清晰,對特種設備的安全預判認識不到位,對特種設備的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必要對相關人員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特種設備目錄》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認識到特種設備是關系到生命安全,關系社會影響的重要設備。
5)充分挖掘特種設備管理的創新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