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齊魯網》報道 12月28日有媒體報道說,我國“5年室內公共場所禁煙”承諾基本宣告失敗——履約5年時至今日,不僅全民吸煙率沒有明顯下降,二手煙的受害者卻在3年內增加了2億。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是由世界衛生組織主持制定的第一部全球性公約,于2003年5月在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并于2005年2月生效。”江蘇省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向全永介紹,我國參加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結全過程,并于2003年簽署了公約,是全球第77個簽約國。根據公約規定,今年1月9日前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
據了解,我國剛參加國際控煙框架公約時,曾得到許多戒煙倡導者的歡呼和積極參與。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等醫院的醫務人員紛紛表示帶頭控煙,并開設戒煙門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加之沒有立法強制推動,“公共場所應禁煙”逐漸被人們淡忘。
南京軍區總醫院是南京地區開設戒煙門診最早、目前仍有專職戒煙醫生值班的醫院。“剛開診那陣子,媒體宣傳多,來的人不少,后來就越來越少了,有時一整天都沒有患者。”戒煙門診副主任肖鑫武對此記憶猶新。如今,一年只有100多位煙民來就診,而且多數是得病后被動來戒煙的。
事實上,南京早在1995年就頒布了《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暫行規定》,對醫療機構、商場、影劇院、體育場(館)、閱覽室、學校、公共交通工具等7類公共場所實施禁煙。如今,這條禁令如同一張空文,這些場所的吸煙人比比皆是。
江蘇省疾控中心控煙辦公室去年曾做過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有醫生、教師、公務員等,結果顯示,成年男性居民的總體吸煙率和現在吸煙率分別為53.1%和43.1%,其中醫務人員最低,比例也分別為48.4%和38.5%。省疾控中心控煙辦有關專家說:“與5年前相比,吸煙比例雖然沒有升高,卻也沒有降低。”
“公共場所控煙承諾宣告失敗,政府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做得不夠給力。”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比如,工信部既是控煙框架公約履約小組的組長,同時又是全國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的總“頭頭”,它一手要抓控煙,另一手又要促進煙草業發展,真是“手持尖刀難自剜瘤”。再比如,國內的香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幾個字非常小,與國外煙盒包裝上的爛嘴、爛肺、骷髏等惡心圖案相比,中國香煙盒上的警示語顯得微不足道。
據專家介紹,我國香港規定包括所有用餐地點在內的絕大部分公共場合的室內部分,列為禁煙區域,違者最高可被處以5000港幣的高額罰款。新加坡規定,在禁煙的公共場所吸煙,最高將被處以1000新元罰款,也有可能被判入獄6個月。而在我國,這方面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比如,在公共場所吸煙,會受到什么處罰、由誰來處罰等,這一切,都得有清晰的規定。“因此,想要從根本上實現公共場所禁煙,立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禁煙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專家認為,室內公共場所禁煙承諾基本宣告失敗,深層次原因是缺乏立法,還有強有力的執法手段。“我國雖然參加了框架公約,卻沒有在全國立法,因此‘公約’只能算是倡導性的文件。全國不少地方政府出臺的禁煙法規、條例等,多數也缺乏可操作性,只是一紙空文。”江蘇省社科院法學所副所長范旭斌認為,全民禁煙,不能只靠下文件,須得必要的法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