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上海市政協在過去5年間共收到各黨派團體、專委會、政協委員提交提案5101件,立案5051件,目前已全部辦復,其中"解決或采納"占71.5%,"列入計劃擬解決"占3.6%,"留作參考"占24.9%,已有167件"留作參考"的提案最終被采納。這些提案中,很大一部分著眼于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全面控煙”這塊“硬骨頭”有多難啃所有人都知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對社會領域地方立法進行了新探索:不求“一步到位”,設定“有限目標”——禁止在“法定禁煙場所”吸煙。
控煙條例由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于2009年12月10日通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明確規定12大類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煙,還明確了可以劃定吸煙區的“非全面禁止”公共場所。
條例實施至今,控煙海報和“禁止吸煙”標識出現在上海各個角落,它們和市民日漸增強的意識、責任部門的控煙措施共同營造著城市的“無煙氛圍”,上海市人大多次就條例執行情況進行暗訪,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改善措施。“控煙”和“禁煙”,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立法者對公眾接受程度的合理評估,對法規可行性的恰當評定。
記者調查 2000年就在餐館打工的許華紅說:“吸煙的客人確實在減少”
下午4點走進位于徐家匯商圈核心地段的飛洲國際廣場,購物樓層逛一圈,沒有遇到吸煙人士。
控煙條例規定,商場、超市等商業營業場所禁止吸煙。“商場保安和樓管遇到有人吸煙,都要上前勸阻:‘對不起,我們這里不能吸煙。’”商場一樓樓管楊琴介紹,“現在,公然在商場吸煙的人很少,即使有,大部分也都聽勸。”
位于五樓的餐廳則不然。根據控煙條例,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餐位在75座以上的餐飲場所可以劃定吸煙區或者設置吸煙室。“想在餐館全面禁煙不太現實,總有一部分客人有需求。”上海小南國餐館的經理許華紅說。這家餐廳約有100個餐位,以走道為界,區分了吸煙區和禁煙區,兩區比例五五開,相隔四五米,禁煙區的墻面有禁煙標識,“兩個區域用的排風系統都不一樣,吸煙區的功能更強。”
許華紅2000年來到上海,最初在小餐館打工。“那時,餐廳不會禁止顧客吸煙,顧客也不克制,經常見到滿地煙頭。”身為女性,許華紅對煙霧很敏感也很厭惡。她說,選擇大餐廳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顧客意識更好,服務員可以少抽二手煙”。
“吸煙的客人確實在減少。現在很多人進門時都會問,餐廳能不能吸煙。30歲上下的年輕人幾乎不抽煙,煙癮比較重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人。”遇到這樣的客人,服務員總會上前,“對不起,我們這里不能抽煙”,“您多吃點菜,不要抽煙”。實在有人不聽勸,服務員就只好把他們勸到吸煙區。
“特別希望能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雖然我也知道不太可能。”許華紅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