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華網報道 每年一到節假日,中國游客海外大舉掃貨的新聞就不絕于耳。當全世界都在想著法子賺中國游客錢的時候,我們除了感嘆,是不是更應想想:為什么中國人非得大老遠地跑去國外購物?怎樣才能改變中國人“國內掙錢國外花”這樣的怪象?
對去年超過8000萬人次的出境中國游客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對價格極為敏感的理性消費者。新華社記者的全球調查發現,如今大多數中國游客海外購物目的性、針對性都很強,很多人甚至會在購物前先上淘寶代購店比價。
著名管理咨詢機構貝恩資本的研究顯示,去年中國人消費了全球25%的奢侈品,金額高達3060億元人民幣,但其中60%花到了國外。既然LV、愛馬仕都在中國開店了,為什么大家還去國外買?
理由很簡單:價格。國內高昂的進口關稅和其他各種稅費導致同款產品國內外價差巨大,難怪不少中國人海外購物時驚呼“好便宜”。貝恩資本的統計顯示,隨著中國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的提高,去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增速由前年的30%驟降至7%,而同期中國人海外購買的奢侈品金額卻暴增31%。
如果這錢非得要花,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花?固然利潤大頭依然會被品牌商掙走,但至少可以把零售業就業機會,把消費稅,把店鋪租金,把物流配送餐飲等一系列關聯利益留在國內。為此,大幅調低關稅,降低種種國內稅費,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是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究竟是高關稅創造的利益大,還是帶動國內零售業發展帶來的利益大,有關部門應把賬算清楚。
記者的調查還發現,除了國內太貴之外,國內買不到也是把消費者“逼”去海外購物的重要原因。最典型的例子是蘋果手機,由于在中國市場iPhone5無法做到全球同步上市,導致消費者不得不利用旅游機會出國購買。再例如,很多中國消費者到海外后發現,同一品牌在海外的商品多樣性比國內豐富很多。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全球化時代的消費者已變得越來越心急,很多新商品想買的時候一天都不愿多等;同時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挑剔,會通過全球零售網絡來挑選心儀商品。
因此,如何讓包括蘋果手機在內的全球商品及時進入中國市場,如何豐富國內市場的商品多樣性,成為把消費者拉回國內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這既需要商家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也需要我們的監管部門去掃除其他人為設置的障礙,令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變得更為及時、便利。
面對一年數千億元的零售業大蛋糕,中國不應再“望洋興嘆”,而應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重新贏回自己的消費者。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