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大洋網報道 “走在馬路上吸人二手煙,真煩!”近日,有廣州市民向記者反映,一路上吸入不少二手煙的她渾身難受,廣東廣州不是已經禁煙多年了嗎,為什么馬路上還有這么多人吸煙呢?其實,這是一個困擾了很多人的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雖然廣州市于2010年9月正式實施《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但是該條例控煙的范圍除了少數幾個地方之外,只限于室內。不過,讓人高興的是,廣州市已經開始推廣社區控煙,控煙的范圍開始向室外輻射。廣州市控制吸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室外控煙是一個方向,國家層面正在制定《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對室內外控煙都會有更詳細的規定。”
市民:馬路上行走吸人二手煙,真煩!
市民黃女士反映,為什么走在老城區的路上總是聞到一股煙味呢?明明自己不吸煙,可是在路上行走卻要吸別人的二手煙,廣州已經控煙多年,為什么在馬路上、社區里等公共場所吸煙的人仍然很多,為什么不在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以減少對行人的影響?
不止黃女士,市民林女士也反映,她工作地點在老城區,走在附近的街道總是發現有人吸煙,對煙味比較敏感的她聞到二手煙就開始頭暈、嘴里發苦、心情煩躁,所以她在路上遇到吸煙的人總是會屏住呼吸。
“人民中路上的兒童醫院門口,有的大人一邊牽著孩子一邊吸煙,本來孩子就是去看病的,家長為什么不考慮這一點還要吸煙呢?”林女士說,她有時候經過兒童醫院看到滿地的煙頭很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林女士反映,除了在兒童醫院門口,在公交車站等車的時候也有人在站臺吸煙。“我有時候想上去制止別人在站臺吸煙,可是擔心對方的素質不好,只好躲著他們。這一帶附近的海珠中路、觀綠路等常常碰到有人邊走邊吸,屏住呼吸都躲不過,因為總是要換氣啊!”
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對于走在路上吸入二手煙十分反感,有人表示身體會出現不適,尤其是孕婦擔心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又覺得無計可施。
走訪:老街上煙味繚繞久久不散
上午10時30分許,記者在紙行路、詩書路一帶走訪,在大約500米長的路上,20分鐘的時間里先后有5名路人吸著煙從記者身邊走過。
這5名吸煙的路人都是男性,年齡大約在25歲到60歲上下。一吸一吐之間,雖然吸煙的人得到了滿足,可是他們走過之后,一股煙味久久不散,在旁邊的記者頓時感覺嗓子有些不舒服,頭也有點發脹了。
下午1時30分許,記者在人民中路廣州眼鏡城附近和長壽西路路口一帶看到,大約20分鐘時間里,有超過15個路人邊走邊吸煙。記者觀察到,這些吸煙的路人都是男性,年齡大約在20歲至70歲左右。有的是獨自行走拿著一根點燃的香煙,有的是三五成群的拿著煙邊走邊聊。有的男性在決定吸煙的時候沒有絲毫猶豫,往往是抽出一根香煙就立即點上,不顧慮旁邊是否有女性或者兒童。
下午5時30分許,記者在上九東往海珠方向的公交車站看到一名年輕的男子站在站臺抽煙。因為煙味較重,該男子身邊的人都躲開了,但是記者留意到并沒有等車的人上前制止他吸煙。
在西門口的一個路口上,一個紅色的棚子比較引人注意,這個棚子下面被人擺放了幾個圓形的垃圾桶,幾名穿西裝的男子圍在垃圾桶旁邊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聊天。 這個紅色的棚子就是馬路邊的吸煙區,這個吸煙區是旁邊寫字樓物業管理部門設置的,目的是防止員工在大廈里面吸煙。因為吸煙區的煙霧較重,也曾經有讀者向本報投訴過。
危害:室外二手煙也危及近旁無辜者
吸煙危害健康,這是全世界的共識,已不必贅述。但有不少“老煙民”覺得:我又沒有直接對著別人“吞云吐霧”,選擇吸煙,那是我個人的事,就是有危害,也只是害我自己,不會害到別人。
“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不是面對面‘噴’煙圈,在同一個環境里,被動吸二手煙的人所受的危害一點也不比他們這些直接吸煙的人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戒煙門診何樺副主任醫師分析說,吸煙時會產生主流煙霧與支流煙霧,主流煙霧由吸煙者吸入,支流煙霧擴散到其周圍的環境中成了二手煙。
但無論是主流還是支流煙霧、主動還是被動吸入,其所含的有害物質是一樣的,可多達成千上百種,像尼古丁、懸浮微粒、PM2.5、苯并芘……其中致癌物質有數十種,可導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壓、心臟病等等。特別對于處在生長期的少年兒童,長期被動吸入二手煙對其發育的潛在危害難以估量。而孕婦群體暴露在二手煙中,則可能導致胚胎發育不良甚至畸形、增加流產的風險。
“所以,在公共產所嚴格控煙也是為他人著想,盡量減少可能產生的危害。”據何樺介紹,有實驗證明,在一個容積為30立方米的室內點燃一支卷煙,其所形成的煙霧中所含的致癌物苯并芘可高達180納克,每立方米的苯并芘達到6納克,超過衛生標準的6倍,如果專門用抽風凈化系統以每小時空氣更換5到6次的頻率都很難把它消除干凈。
可能有人覺得,在室外露天環境下吸煙,基本就可消除二手煙的危害。何樺認為,這種想法也是“一廂情愿”。除非抽煙的人是很空曠又大風、沒有他人近旁的地方,這種二手煙危害到別人的可能性才會較小。但哪怕是在熙攘的街上或社區居民活動集中的露天區域,只要有人抽煙,近旁就會有人被動吸入二手煙,如果沒有風、空氣流動差,特別是霧霾天,即使在室外,二手煙更易“陰魂不散”,危害他人。
監管:除少數地點廣州市控煙條例沒有控到室外
記者從廣州市控制吸煙辦公室(下稱市控煙辦)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2015年1至12月份,各區控煙辦,市控煙執法單位大力組織開展控煙巡查勸導、專項執法和聯合執法行動,共出動94106人次,檢查場所69756個,對沒有落實控煙措施、履行勸阻義務的公共場所下發整改通知文書1502份,對168名違法吸煙個人和12家公共場所實施處罰(3家予以警告,1家餐飲場所罰款3000元,8家網吧罰款51000元),共罰款62400元。
實施現場處罰單位包括:市衛生計生委1宗、市文廣新局2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8宗,越秀區10宗、海珠區14宗、荔灣區22宗、天河區15宗、白云區29宗、黃埔區24宗、花都區9宗、番禺區8宗、南沙區1宗、從化區4宗、增城區13宗。
雖然《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下稱控煙條例)對于公共場所控煙的范圍有規定,但是公共區域禁止吸煙基本限于室內,對于室外公共區域吸煙的沒有明確規定。
市控煙辦在給廣州日報的回復中說,控煙條例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明確了禁止吸煙場所和限制吸煙場所,第八條明確了設置吸煙室或者劃定吸煙區應當遵守的規定。其中,控煙條例第五條規定,室外公共區域除了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少年宮、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等,其余室外公共區域均未禁煙。
控煙條例實施以來,市控煙辦每年委托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開展《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執行情況社會調查,場所內違法吸煙率近2年呈下降態勢,2015年為19.7%;公共場所內禁煙標志張貼率為80.8%,禁煙標志符合《關于印發廣州市禁止吸煙標志和警示標識制作與張貼設置規范的通知》(穗愛衛〔2015〕3號)要求;公共場所人員對執行條例的贊成率為87.6%,廣州市實行公共場所控煙符合民意,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我們提倡煙民‘打邊爐’,在街道有果皮箱的位置吸煙,便于丟棄煙頭。”市控煙辦回復說。
市控煙辦副主任林少鵬表示,廣州的控煙條例還沒有規定到馬路、社區、公園等室外公共區域。目前市控煙辦正在推進社區控煙,這個控煙的范圍就不是在室內而是在室外。通過控煙進社區宣傳教育使得市民不抽煙的人越來越多,不抽二手煙的人越來越多,壓縮抽煙的人的空間,室外公共區域控煙是控煙的方向。
現狀:全市沒有符合要求的吸煙室 立法滯后處罰力度不夠
控煙條例明確規定了禁止吸煙、限制吸煙的公共場所及設置吸煙室或劃定吸煙區的規范。記者在控煙條例中看到,吸煙室或吸煙區應符合的條件包括:1、符合消防安全要求;2、設置明顯的標志;3、與非吸煙室、非吸煙區有效分隔;4、遠離人員密集區域和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5、安裝獨立有效的通風換氣裝置;6、配置煙灰缸(盒)并發那個值“吸煙有害健康”的標牌。“現在的吸煙室都沒有安裝獨立有效的通風換氣裝置,連五星級的酒店都做不到,成本太高,嚴格來說廣州并沒有符合要求的吸煙室。不僅是廣州,國內其他城市也是。”廣州市衛計委愛國衛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出臺于2010年,但在該負責人看來,相比北京等后出臺控煙條例的城市,廣州的條例顯得有些滯后。“比方說,現在對吸煙者處以50元罰款,無論是什么情況,就只罰款50元,但在深圳卻最高可以罰款500元。事實上,在國外很多城市能夠有效控煙,原因之一就是罰得高,有些地方還將吸煙被罰納入個人誠信記錄,這些目前在廣州都不能實施。另外,在吸煙室和吸煙區的設置上,一些城市新出臺的控煙條例已經更為規范和嚴格,但這在廣州也仍缺失。”
方向: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煙 室外設置“吸煙點”
事實上,除了室內控煙之外,更多市民將焦點放在了室外控煙。“走在上下九等人流旺地,一路上都能聞到煙味,讓人非常難受。”市民劉先生稱。對此他建議,可否制定一些室外控煙措施,如在人流密集區設置特定的吸煙區,將“煙民”都引導到吸煙區中抽煙,最大限度降低對其他人的影響。
對此,馬廣聰認為,從操作上是可行的,但目前沒有相關文件支持。“現在國家層面正在制定《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對室內外控煙都有更詳細的規定。快的話可能今年年底就能出臺,這個條例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