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國外醫學類期刊刊發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再次證實:35歲前戒煙,可完全逆轉煙草造成的超額死亡風險。
一項大型研究證實,如果35歲以前就戒煙,將會與從不吸煙者一樣擁有正常的壽命和健康,這意味著,對于吸煙的人來說,35歲可能是戒煙的最佳年齡。當然,在35歲之后戒煙,也有較大好處。
上述結論是美國癌癥協會、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于2022年10月24日《美國醫學會開放存取雜志》(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大型研究得出的。研究人員對551388名美國多種族成年人進行前瞻性隊列研究,參與者來自1997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的美國國家健康訪談調查,隨訪截至2019年12月31日,每人平均隨訪11年,主要結局為全因死亡率與癌癥、心血管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這三類主要疾病引起的死亡。
研究將參與者分為當前吸煙者、曾經吸煙者和從不吸煙者。此外,在死亡前5年內戒煙的人也被歸類為當前吸煙者。
在551388名參與者中,男性243787名(44.2%),女性307601名(55.8%)。按種族分類,13.7%為黑人,15.8%為西班牙裔,64.5%為白人,6.0%為其他所有非西班牙裔。各個種族和兩種性別的吸煙率有明顯不同,如西班牙裔女性吸煙率為9.7%,黑人男性吸煙率為25.7%不等。
在隨訪期間,共有74870人死亡,其中38078例(50.9%)為女性,36792例(49.1%)為男性。按種族劃分,去世者大多數為白人(71.6%),其次為黑人(15.4%)、西班牙裔(9.7%)和其他所有非西班牙裔(3.4%)。
此項研究總的結果是,與不吸煙者相比,當前吸煙者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180%,后者比前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了近3倍,特別是癌癥、心臟病和肺病的死亡率較高。全因死亡是指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該死亡人數與該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為全因死亡率,可用來衡量某時期人群因病、因傷死亡危險的大小。
那么35歲真是一個戒煙“分水嶺”嗎?
戒煙到底什么時候戒合適?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戒煙門診)主任醫師李晟介紹:“這項研究把人群分為30歲加減5歲、40歲加減5歲、50歲加減5歲、60歲加減5歲這幾個人群。把人群分層以后發現,只有在30歲左右戒煙,對生命是沒有影響的,其他年齡層次或多或少會出現壽命減少,所以該研究提出來35歲之前戒煙效果最好。”
專家介紹,戒煙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但越早戒煙,煙草在身體內累積的損害越輕。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如果到了40歲、50歲、60歲左右開始戒煙,預期壽命就可以分別延長9年、6年、3年,60歲之后還不戒煙,壽命將可能減少10年。
李晟告訴記者:“隨著卷煙的發展,我們現在也知道,低焦油是煙草公司主推的一個新概念,這個數據也是再次證明了,所謂的低焦油并不能減少煙草帶來的危害。電子煙應該是從本世紀初才有的產品,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只有20年,它對于人類健康的危害目前還沒有充分暴露。最近在港澳臺地區的一個煙草危害研討會上,我們也看到他們報道的數據,電子煙的危害并不亞于傳統的紙質香煙。”
專家介紹,目前中國有超3億的煙民,其中約1.8億煙民吸煙成癮,可以通過一個人起床后抽第一支煙的時間,來判斷他對煙草的依賴性。
“是5分鐘之內,還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以后,其實反映了他對煙草的依賴性。因為尼古丁的代謝是有半衰期的,經過一個晚上基本上消耗殆盡了,煙癮大的人群就會急需在醒來后及時吸煙。”李晟說。
至于怎樣才算真正戒煙成功,李晟表示:“通常大家比較公認的是戒煙六個月就算戒煙成功,但并不是說戒煙六個月一定就成功了,只不過說戒煙的時間越長,再次復吸的可能性就越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