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2020年全球癌癥負擔數據,肺癌是全世界范圍內年發病人數第二(220萬)和年死亡人數第一(180萬)的癌癥。
眾所周知,吸煙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但仍有大約25%的肺癌患者一生中吸煙少于100支,他們被定義為不吸煙者肺癌(LCINS)。與吸煙者肺癌(LCIS)相比,LCINS表現出不同的基因組構成,包括較低的腫瘤突變負擔,以C to T為主的堿基替換,以及更頻繁的EGFR、ERBB2、ALK和ROS1的體細胞基因突變 。這些基因突變的普遍存在使LCINS的靶向治療獲益更多,這可能部分解釋了LCINS患者預后較好的原因。
然而,不吸煙者肺癌(LCINS)對抗PD-L1免疫治療的反應要差得多,這表明不吸煙者肺癌(LCINS)的腫瘤微環境可能與吸煙者肺癌(LCIS)不同。因此,了解LCINS的復雜腫瘤微環境有助于提高其精準治療策略。
2023年6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彭勇教授等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發表了題為:Distinct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lung adenocarcinoma in never-smokers from smoker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不吸煙者和吸煙者肺腺癌之間的腫瘤發生的差異,并為不吸煙者肺癌(LCINS)提供了潛在的免疫治療新靶點。
腫瘤微環境(TME)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由異質性癌細胞、浸潤性免疫細胞和基質細胞組成,它們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腫瘤的發展以及對治療的反應。例如,TME中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通常與良好的預后相關,因為這些T淋巴細胞不僅殺死癌細胞,還通過分泌IFN-γ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巨噬細胞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是一種可塑性和異質性的細胞群,在腫瘤的進化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已成為一種以更高分辨率研究腫瘤微環境(TME)的強大技術,并被廣泛用于剖析肺癌中腫瘤微環境(TME)的組成。但目前仍然缺少對不吸煙者肺癌(LCINS),尤其是亞洲人群LCINS的單細胞分辨率的描述。
鑒于肺腺癌(LUAD)是LCINS的主要肺癌組織學類型,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研究不吸煙者和吸煙者肺腺癌之間腫瘤微環境的差異。
不吸煙者肺癌(LCINS)表現出與吸煙者不同的臨床病理和分子特征。腫瘤微環境(TME)在腫瘤進展和治療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為了解釋不吸煙者肺癌和吸煙者肺癌之間腫瘤微環境(TME)的差異,研究團隊對22例未經治療的肺腺癌(LUAD)患者的165753個細胞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
該研究發現,吸煙引起的肺泡細胞功能障礙對吸煙者肺腺癌的侵襲性貢獻更大,而免疫抑制微環境對非吸煙者肺腺癌的侵襲性影響更大。此外,SPP1hi促巨噬細胞被確定為單核細胞源性巨噬細胞的另一個獨立來源。
重要的是,該研究發現,免疫檢查點CD47在不吸煙者肺腺癌癌細胞中的高表達、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1中低表達,這意味著CD47可能是不吸煙者肺癌(LCINS)更好的免疫治療靶點。
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對癌細胞和免疫細胞多樣性的全面了解,以及在單細胞水平上的不吸煙者肺腺癌的腫瘤微環境中不同細胞類型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發現提高了我們對不吸煙者肺腺癌的腫瘤發生機制的理解,并強調了不吸煙者肺腺癌的潛在治療策略。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3.101078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