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煙站今年收購有點變化,要試用“香葉助農”平臺。”當云南大理煉鐵煙站站長李彪把這個消息告訴金秋煙農合作社的負責人楊靜芳時,可愁壞了這個老大哥。
李彪口中的“香葉助農”平臺,是云南煙草“一部手機種好煙”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一項新舉措。在“香葉助農”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中,建立煙農電子檔案,在合同簽訂、面積核實、補貼兌現、技術培訓、預約交煙等煙葉生產和收購各個環節,利用手機系統提供智能服務,在加快煙草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為煙農提供更加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務。目前,這項工作已在大理州逐步推廣運用。
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如何幫助煙農接受這項“新事物”,成了基層煙站探索煙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洱源縣煉鐵煙站是與云南省大理州推廣數字化轉型的試點煙站之一,“新系統就意味著新技術、新流程。煉鐵的煙農大部分年齡都比我大,說的是民族語言,智能手機也使用不熟練。往年的收購工作,整個流程都比較順暢了,如果增加新流程,就怕煙農學不會、操作不好啊。”楊靜芳的擔憂不無道理。
洱源縣煉鐵煙站位于羅平山深處的煉鐵鄉政府駐地煉鐵村,海拔約2050米。轄區種煙的9個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零散分布在羅平山腰、山腳和狹長的黑惠江河谷地帶,山路彎繞,路況復雜,煙農們從家中、煙田中乘車往返到煉鐵煙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地人紛紛調侃這是個“網速比車速快”的地方。
今年以來,在合同網簽、衛星定位面積核實等前期生產過程中,“香葉助農”平臺已逐漸推廣開來,山區煙農們也開始沾互聯網的光,感受到手機查詢補貼公示、專業化服務、病蟲害拍照識別等所帶來的便利。但如何持續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務煙農,種好煙,交好煙,煉鐵煙站一直在持續探索。
隨著2021年收購工作按下“啟動鍵”,煉鐵煙站采用“線上視頻教學+線下入戶指導”雙線并行的方式開始推行新平臺,當好平臺推廣使用的“探路人”,最大程度提高煙農接受度。
煉鐵煙站將流程解構細分,針對收購期間聘用的不同業務口人員多次組織專項培訓,發放各環節操作指導手冊,明確責任劃分,強化服務指導,做到人人知悉操作,環環有據可依。
煙站為每個環節都制作了相應的操作指導視頻,所有步驟都通過普通話、方言、白族話三種語言進行詳細解說。線上,在煙農微信群中上傳教學視頻,開啟“小課堂”;線下,預檢人員還會入戶指導,成為“答疑人”。站內顯眼處也均粘貼了各流程詳細操作步驟,保證煙農從入站驗證到打印憑證離站,全程都有人員進行指導服務。
從初磅處,到調度口,至驗級臺,再達過磅線,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信息化收購系統模式,真正做到有數據跟蹤,有痕跡可循。 煙農在交售煙葉后,進入“香葉助農”平臺,即可查看收購全流程數據記錄。
通過密集教學和視頻傳播,“學不會”的大難題已經成了煙農自己都能教人使用的簡單小程序。“用手機操作比以前方便多了,不用排隊湊擠,系統操作小視頻群里都教了,多看兩遍就會用了,不算難。”在煉鐵煙站收購現場,煙農趙瑞龍提前利用手機預約好交售時間,熟練運用著手機查看交售結果和售煙收入。
除了線上視頻“小課堂”,煙站職工密切關注系統線下使用及系統線上運行的對接度,每天向系統開發人員進行反饋,對細節進行溝通,確保系統能順暢運用。
小視頻教學的推廣給站長李彪帶來了新的思考。“煉鐵煙站轄區煙農種植區域跨度太大,生產技術員與煙農們往返田間,費工費時,很是辛苦。在今后的生產中,針對煙農的問題或者新技術推廣,我們可以嘗試錄制小視頻推送到微信群為農戶提供線上技術指導,先傳播再入戶指導,解決問題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自8月30日煙葉收購開始以來,系統運行順暢,煙農交煙秩序良好。截至第一輪交售結束,煉鐵鄉交煙農戶356戶,其中,全流程參與信息化系統農戶為343戶,使用率達96.3%。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