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臨朐縣地處魯中地區,多丘陵和山地,受經濟總量小、產業單一的影響,不少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薄弱。
近年來,臨朐縣局(分公司)通過黨建搭臺,精準對接大農業生產平臺,沿彌河兩岸建設“彌河源·金色河谷”產業綜合體,以資源合作共享、產業共建共贏為著力點,凝聚合力拓寬鄉村振興道路,交出了一份融合發展的答卷。
整合土地守好“主陣地”
“我們家有4畝多地,平時沒人種,怕地荒了,還得請別人代種。”“我想多種煙葉,但是得挨家挨戶去流轉土地,地塊分散,種起來太費勁,要是能把地集中起來就好了。”……在實地調研中,臨朐縣局(分公司)工作人員了解到種煙村村民的真實想法。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多方論證,總面積9300畝、覆蓋43個種煙村的“彌河源·金色河谷”產業綜合體建設思路搭起框架。臨朐縣局(分公司)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種煙村的支持,構建起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以村辦合作社為主體、煙草部門參與服務的“村社一體”土地流轉模式,有效盤活了土地、人力、資金等要素,破解了土地流轉和煙田輪作的困境。2021年,全縣通過該模式流轉土地5600畝。
“種植主體可以從合作社拿到土地,煙田輪作問題得到了解決,‘在哪里種煙’的問題也迎刃而解。”臨朐縣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杜玉海介紹道。
得益于該模式,土地整理和煙基設施項目運行更加順暢。道路通到了地頭,水也抽到了山上,越來越多“沉睡”的田地被喚醒,變成了“水澆田”。
有了良好的種植環境,愿意到黃土地里刨“金疙瘩”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其中,石家河生態經濟區冕崮前村流轉土地600畝,加上政府惠民政策,今年村集體有15.6萬元的收入。利用這筆錢,該村修繕了村里的主干道,還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
有了典型指引,其他村也行動起來。不少村子以道路、排水、綠化、休閑設施等為突破口,確定了“一年解決一件事”的目標,給廣大群眾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
聯合發力延伸“產業鏈”
產業興則鄉村興。臨朐縣局(分公司)積極發展“黨支部+合作社”煙葉生產經營新主體,由煙站黨支部協助種煙村黨支部完善整體規劃、管理制度,聯合村辦合作社發展以煙葉為主的產業。
“我們村黨支部在寺頭煙站黨支部的幫助下,發揮引領和協作服務職能,鼓勵黨員對內在合作社承擔‘帶工’職責,負責一個區域的種植經營工作,對外負責聯系技術服務指導、拓展銷售渠道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橋溝村黨支部書記陳玉軍說。
2021年,該產業綜合體內共種植煙葉4868畝,“黨支部+合作社”煙葉生產經營新主體試點村增至41個,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日益壯大。
產業綜合體還引進多家農業公司,引入標準技術規程,借助成熟的物流、加工、銷售體系推動煙葉和多元產業共同發展。育苗棚里種起了蔬菜,烤房用于烘干丹參、山楂、蜜薯……據統計,今年產業綜合體內煙葉和小麥、蜜薯等作物總計收入2439.6萬元。
融合發展的優勢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得到充分體現。產業綜合體通過訂單生產、委托農產加工等方式,對輪作作物進行深加工,并利用種煙村的冷庫進行產品存儲。同時,他們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產品營銷立體渠道,搭建起生產、運輸、銷售、消費的產業鏈,有效拓展了產品銷售渠道。截至今年10月,產業綜合體內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額116萬元,線下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聚合服務建設“后勤部”
農業生產千頭萬緒,如何保障服務順暢有序、避免顧此失彼,是產業綜合體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臨朐縣局(分公司)在產業綜合體核心區建成集黨業融合、產業管理、多元服務、創新驅動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承擔起農業生產“托管所”、科普宣傳“百家講壇”、勘察規劃“設計院”的職責。
“一站式”服務還由煙葉生產延伸至大農業。他們在煙葉生產淡季為大農業作物生產開展服務,進一步提高機械利用率;針對多元產業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為小麥等作物開展無人機植保飛防服務,為冬棗基地提供防蟲服務……
據悉,產業綜合體內的產業工人人均可實現年收入2萬元以上。“產業綜合體作為服務農業生產的大平臺,推動了產業融合發展,也讓我們對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越來越有信心。”臨朐縣局(分公司)主要負責人孫興祥說。
小雪時節,冬閑人不閑。在綜合服務中心,煙農、服務公司人員、產業工人和臨朐煙草人等一起分享著、憧憬著,科技興農、綜合服務、融合發展的思維在這里碰撞升華……
臨朐縣局(分公司)“金葉先鋒隊”隊員在種煙村輪作地塊幫忙清理雜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