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春季煙葉生產工作開始。河南宜陽一處千畝煙田示范片區內,孕育著無限生機,這里是當地煙農賴以致富的“聚寶盆”。
盡管天氣寒冷、地里潮濕,但馬上該起壟了,55歲的鹽鎮鄉席溝村村民席留勤最近總要去自家煙田里轉一轉。老席種煙30余年,早些年,因為土坯炕房排濕不好不利于烤煙,加上煙葉品種不行,自己又沒啥技術,一年下來,一畝煙田只能收入一兩千元。聊起以前的光景,老席忍不住嘆氣道:“那時候想的是有利沒利常在行,看天吃飯,掙點兒算點兒。”
好在老席踏實肯干,愿意不斷學習提高技術,這些年靠著種煙,日子也慢慢好起來。“2020年,種煙60畝,純收入快20萬元;去年,種煙29畝,純收入11萬多元。除了種煙葉,我還種了30畝紅薯、辣椒、花生,收入2萬元?!绷钠鸾鼉赡甑氖杖肭闆r,老席越說越開心。
日子好不容易紅火起來,為啥要減少種煙面積?老席說:“種少點兒,收入少點兒不要緊,紅薯能幫大忙。”
原來,連年種煙葉,老席的煙田因此有點兒吃不消——根莖類病害一出現,就頑固得很。煙田普施有機肥、高碳基肥,極大改良了土壤,更適合紅薯生長。而紅薯和煙葉一樣,不宜常年連作,對土壤的需求也是低氮、高鉀。因此煙薯輪作有利于兩種作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煙農可以通過煙葉“前促后控”、紅薯“前控后促”的生產操作,既為煙葉隔斷病害,又為紅薯生長提供保障。就這樣,老席在煙站技術人員的勸說下種紅薯調茬,給土地休養生息的時間……
老席如今對種煙的“收放自如”,源自當地煙草部門因地制宜突破煙葉產業發展瓶頸而采取的措施。以張村煙站為例,該站管轄著好幾個村子的煙葉種植,覆蓋煙田面積五六千畝。長期以來,用工難、缺技術、品種差、管理松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煙農們。因此,該煙站近年除了全力推廣輪作制,還著力解決用工難問題,大力發展機械化。今年,該煙站計劃和鄉政府溝通協商,由政府和煙草部門出面,招募并組成相對穩定的煙葉產業工人隊伍供給煙農,力求破解用工難問題。
張村煙站除了推廣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還把課堂搬進煙田,逐村反復授課,以改變煙農的種植習慣。他們發動煙農購買移動水罐、在田邊挖水坑,擴大水澆地面積,緩解春夏之際遇到的干旱問題;提高羊糞有機肥覆蓋率,把差地變成好地;從伊川縣引進起壟施肥一體機,在移栽期推廣使用打穴機,讓煙農省工又省力,還推薦農民外出學習農機駕駛操作技術,回來帶動更多人,力爭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種植機械化;督促煙農加強后期管理,指導煙農科學高效采收煙葉……
“眼下,全力搞好施肥起壟是大事,這‘一臂之力’還得接著助?!睆埓鍩熣菊鹃L牛向陽說。
“煙還得接著種,話還得多聽煙站的。”席留勤說,今年他準備把自家煙葉種植面積擴大到50畝,讓日子更上一層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