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國,45歲,山東濰坊臨朐縣石家河生態經濟區冕崮前村黨支部書記、煙農,種植煙葉10年。
我生在冕崮前村,長在冕崮前村,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種植煙葉已經有10年了。2021年,在濰坊臨朐縣局(分公司)寺頭煙站黨支部的幫助下,通過黨建搭臺,我們村乘著“彌河源·金色河谷”產業綜合體建設的東風,以土地流轉和科學整理為基礎,實現了諸多可喜的變化。
土地流轉有了新變化。我們村共有耕地1800畝,主要種植煙葉、中藥材和果樹。煙站黨支部和我們村黨支部聯合摸排土地信息,形成了“村社一體”土地流轉模式,解決了煙農土地流轉難的問題。這樣的舉措,不但“喚醒”了沉睡的山區土地,還讓煙田變得成方連片,道路通到地頭,水也抽到了山上,種植環境越來越好。
種煙主體有了新變化。在“黨支部+合作社”經營模式的基礎上,村里選出兩名有實力、有技術、會管理、懂經營的創業人員,建成新型煙葉農場,煙農隊伍更加穩定。我們還成立煙農互助小組,在技術、土地、設施、用工方面實現資源共享。通過精細化管理,我們村煙葉畝產值達到5300元,煙農年純收入都達到10萬元以上。
種植模式有了新變化。想種好煙葉,必須進行科學輪作。去年,煙站牽頭幫我們村聯系綜合性農業開發公司進行合作,種植中藥材500畝。我們與農業公司簽訂協議,煙葉和丹參實現可控輪作,還推動了煙葉與小麥、大蒜、蜜薯等作物的復種、套種、間作。同時,我們嘗試直播帶貨,村里的小米、山楂、芹菜、土雞蛋等土特產紛紛進入直播間。育苗棚、烘烤工場也沒有了以往的“閑置”期,育苗棚種植起蔬菜,烤房用于丹參、山楂、蜜薯烘干……
種植技術有了新變化。煙草公司科學配套煙田供水設施,實現煙株全生育期“按需供水”。噴施藥劑用上了無人機,方便、效率高,效果還好。綜合體內還組建了產業工人隊伍,為我們種煙提供用工保障。冬耕也不一樣了。往年,我們單戶煙農聯系使用大型機械有一定困難。去年,煙站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并進行質量把關,煙田冬耕深度可達60厘米,效果好,還省心。
當然了,最大的變化還要數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2021年,我們村交售煙葉53471.5公斤,總收入158.4萬元。另外,流轉土地600畝,加上鎮政府的扶持政策,僅流轉土地這一項,村集體就有15.6萬元的收入。我們用這筆錢修繕了村里的主干道,新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