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濰坊安丘市局(分公司)石埠子煙站,經常能看到一位風風火火的年輕同志工作的身影,他或者忙碌在田間地頭,或者奔走在趕往煙田、服務煙農的路上,他就是煙站副站長張偉。
他刻苦鉆研業務,干一行、愛一行,全心全意為廣大煙農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是轄區煙農的“主心骨”;他勇于創新探索,專一行、精一行,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始終是同事學習的標桿。參加工作以來,張偉多次被行業上級及地方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成績的背后,是他的無畏創新和無悔付出。
煙葉創新有闖勁
也許有人會說,煙葉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年還不都是那些環節、那些工作嗎?然而,在張偉的眼里,他認為煙葉工作每天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每天創新一點點,每天改進一點點,煙葉生產水平才能得到穩健而又持續的提升。
創新,不可以熟視無睹。細節,是張偉做好煙葉創新工作的起點。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張偉能夠發現;別人想不到的辦法,張偉也能夠提前想到。今年2月初,安丘夜里溫度達到零下四、五攝氏度, 2月9日下午,張偉來到石埠子鎮葛布口育苗工場,看到育苗工場管理員董會存愁眉苦展,原來這幾天氣溫驟降,老董擔心育苗棚內氣溫過低會影響育苗工作,就采取育苗棚背風口覆蓋厚膜、育苗棚門加厚門簾等方式,但效果不夠理想,卻遲遲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正在老董唉聲嘆氣之時,張偉心想,可以加根伴熱帶啊,只要精準控制,是能解決一時之急的。說干就干,張偉獨自開車去城里購買了伴熱帶,及時安裝在大棚之內,并加安了安全保險裝置,做到可靠通電、及時斷電,在為大棚增溫的同時,確保安全落實到位。看到張偉忙碌的身影,老董忍不住交口稱贊。像這樣的小改革、小創新不勝枚舉,在直播機播種時,為防止覆土不均勻影響出苗整齊度,張偉與育苗專業隊員創新直播機毛刷,及時將育苗盤表面多余的覆土掃拭干凈,保證了播種質量;針對寬窄行煙田地塊中耕除草窄行易操作、寬行除草不徹底的問題,張偉與合作社機械手創新了寬窄行可調節式中耕除草機,提高了中耕效率和除草質量;面對雪茄煙試種前沒車、后沒轍的實際困難,張偉硬是憑著學中干、干中學,帶頭晾曬調制,圓滿完成了19畝雪茄煙的試種任務,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和認可。
面對取得實效的創新成果,面對同事投來羨慕的目光,張偉始終認為這是應盡之責,工作中還有一些需要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地方,而這正是他的主攻方向,更是其潛力挖掘、工作提升之所在。所有這些,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更落實到了日常的工作和行動中。
技術集成有韌勁
張偉自 2001年在基層煙站參加工作以來,他就一直扎根煙葉大田,奮戰在為煙農服務的第一線。工作中,張偉一直把不斷發現問題、創新破解難題作為促進工作提升的有效途徑,用心鉆研,刻苦學習,積極向煙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多年來,他把絕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煙田里,與廣大煙農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想煙農之所想,急煙農之所盼,團結同事,克難攻堅,提高了以創新破解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為推進提前集中移栽,促進煙葉提質、煙農增收,有效降低煙農移栽成本,2020年4月份,張偉在創新借鑒水沖井窖移栽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煙農需求和當地生產實際,創新推出了《膜下井窖移栽技術》,他們集水沖井窖移栽與膜下移栽的優勢于一體,既能有效保持井窖移栽對煙株抗旱、抗倒伏的重要作用,又能形成井窖小氣候、促進煙株早發快長,還能將集中移栽期提前一周左右,使煙葉的生長期、成熟期處于光照、溫度、水分最適宜的七八月份。成果創新之后,需要及時向廣大煙農進行示范推廣。為此,作為原創者的他堅持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相結合,采取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示范操作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廣大煙農自覺接受、主動落實的積極性。“對膜下井窖移栽,一開始我還有點遲疑,但看到身邊的煙農都嘗到了甜頭,我便打消了思想顧慮,積極使用膜下井窖移栽技術,結果效果就是好,不僅煙葉移栽質量有保證,每畝地還能節省移栽用工20多元。”石埠子鎮北郎莊村煙農 孫漢金說。
創新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膜下井窖移栽技術也是如此。為鞏固提升創新效果,張偉依托煙站晨夕QC活動小組,開展《膜下水造井窖移栽技術的研究》課題并實施重點攻關。其間,張偉和小組成員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查閱大量的相關技術書籍的同時,深入安丘市 9個村 36戶煙農,調查需要改進完善的技術要求和意見建議,深入研究、集中攻關,形成了《膜下水造井窖管理技術規范》,實現了創新成果的標準化和服務煙農的便利化。
助農增收有拼勁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煙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堅持以煙農為中心,張偉沒這樣去說,可他卻敬終如始地堅持這樣去做。正是促農增收的堅定目標,正是提高煙農的獲得感、幸福感的不懈追求,澎湃起張偉求實創新的不竭動力。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芬芳。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有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才能為創新工作深入開展提供“源頭活水”。2019年7月份,張偉針對廣大煙農煙葉生產用工難、用工人員歸屬感不強、精細作業質量不高等現狀,主動開展深入細致的工作調研,他與同事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廣大煙農、務工人員中間,虛心向煙農請教,切實摸透煙農、把頭、用工人員、投資者等多方的現實關切和利益訴求,充分借鑒地方專業合作社在入股分紅、利益聯結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創新推出《煙葉股份制分紅農場經營管理新模式》,煙田把頭根據農場純利潤提取一定比例紅利,用工人員根據作業量入股分紅,激勵和引導用工人員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該模式在石埠子煙站北郎莊煙葉農場試運行成效顯著,得到了煙農和用工人員的一致好評。該做法經總結提煉,形成了學術論文,先后在多家期刊發表。
為推動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確保將促農增收舉措落到實處,張偉作為骨干成員,踴躍參加了安丘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工作。一方面,他引導煙農種植稻谷、丹參、紫薯等作物,并積極聯系向深加工企業銷售,努力增加煙農收入。另一方面,他積極探索煙葉—豌豆、煙葉—大蒜一年兩作,為拓寬煙農增收渠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新途徑。
張偉一直認為,煙葉創新的舞臺在煙葉大田,煙葉人員創新的價值在促農增收。立足“三農”大局,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對接,煙葉人的創新空間將更加廣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有多想煙農之所想,多急煙農之所急,多念煙農之所盼,才能砥礪初心使命,更好地抓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落實,推動煙葉工作再上新的臺階。”張偉滿懷信心地說道。這是他的為民情懷,更是他的創新起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