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曉餉遲。幾場春雨過后,云南省文山州各地的田間地頭開始“熱鬧”起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春耕圖也徐徐展開。
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八寨鎮小石橋烤煙育苗點,苗棚管理員們都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正根據“云棚”反饋的信息進行苗池加水和通風排濕工作。
“云棚”是文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融合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探索的全新育苗可視化管理平臺。通過在育苗池內安裝傳感器、攝像頭等物聯網終端數據采集設備,使物聯網技術與育苗場景有機融合,可精準定位苗點位置,實時監控棚內溫度、棚內濕度、環境溫度、環境濕度、池水深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棚群內農事操作進度等,還可以通過安裝在大棚內的攝像頭,清晰地觀察煙苗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育苗環節的異常并預警。
眼下,第三批煙苗已完成播種工作全部入池,棚內溫、濕度調控是育苗管理的重點,根據定人定棚強化揭蓋棚膜管理的要求,育苗點的管理員人均定棚管理100個育苗棚,從苗盤入池后第二天開始進行就要通風排濕,并根據天氣情況、棚內溫濕度、煙苗生長情況和“云棚”反饋數據確定通風口的大小和排濕時間,確保棚內溫濕度盡量控制在有利于煙苗生長的范圍內。
“云棚可視化管理系統除了可以進行實時遠程監測外,還能為科學育苗提供一套系統可靠的數據。”作為一名有多年育苗經驗的苗棚管理員,查廣由深知育苗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育苗管理操作流程多,棚內小氣候變化復雜,記錄、查詢都是大工程,現在有了“云棚”,原本復雜的育苗數據采集、查詢、對比工作變得簡單,為育苗過程各環節的進度分析提供了更加直觀的依據。
2022年,文山州局(公司)在全州203個育苗點都裝上了可視化管理系統,管理員通過 “云棚”反饋的數據實時調整育苗棚情況,打破了傳統的育苗管理中不間斷來回巡查、憑人工觀測溫度、憑經驗調整溫、濕度的情況,解決烤煙育苗環節存在的管理成本高、數據采集難、技術指導不精準、煙苗質量難追溯等問題,為培育清秀、健壯煙苗提供有力支撐。
于此同時,文山煙區廣袤的煙地里,機聲隆隆,眾多“鐵牛”陸續加入春耕生產的隊伍,趁著好天氣,大家都想多干點活。
在馬關縣八寨鎮六差塘村委會上巖腳村小組,煙農黃興朝正在耙地。“我家今年簽了44畝的合同,冬閑地塊都種上了綠肥,年初已經用大拖拉機壓青,現在還要再耙一道。”
綠肥壓青是近年來文山煙農的“流行操作”,隨著煙農土壤保育意識逐步提高,在大型機械的輔助下,越來越多的職業煙農開始主動種植綠肥。綠肥翻壓后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鉀、鈣、鎂和各種微量元素,既改善了土壤結構又能提高土壤養分,使煙苗在移栽后及時吃上“營養餐”。
談到預整地的進度,黃興朝胸有成竹,今年他家租的大多是冬閑地,早就完成了綠肥壓青工作,剩下的小春地面積不大,等收完小春作物,三兩天就能完成整地理墑工作,黃興朝打算抓緊時間把地耙完,等天氣晴朗晾幾天過后就把旋耕機的掛件換成理墑的裝備,理好煙墑等移栽。
“以前靠老黃牛,現在靠‘小鐵牛’,一臺‘小鐵牛’頂得過兩頭老黃牛,效率越來越高了!”經歷了牛耕到機耕的變遷,黃興朝發出由衷的感慨,四十多畝烤煙地目前已經耙犁過半,一臺小旋耕機一天能耙六七畝,翻得松、耙得快,既省心又省力,換一個掛件就相當于換一臺機器,為煙農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奔走在文山煙區的田間地頭,到處一片繁忙景象,和以往不同的是,勤勞的身影旁邊多了“大家伙”,煙葉生產有了“好幫手”,“農機+農技”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再次翻梨土地、準備理墑,再過20來天,煙苗出棚就能有序移栽。
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文山州煙葉生產依托機械化、數字化服務,以大數據分析指導煙葉生產、用大數據統計輔助決策,100%推進育苗數字化場景應用—“云棚”,提升育苗工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推動煙葉生產管理向真實、精準、規范、高效、便捷轉變,農機配套、科技加持,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