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今年你家菜籽咋收割那么快喲!”“現在田地里都用機器干活,省大事了。”魏解煥和剛從城里務工回來的侄子正在聊農事。
魏解煥是云南保山市隆陽區西邑鄉石龍村村民,一家五口人,母親已經上了年紀,兩個孩子一個外出務工一個還在上學。多年來,夫妻二人靠種植油菜、小麥、烤煙等農作物增加收入,補貼家用。
過去耕種土地,兩口子只種自家的兩畝山地和兩畝水田,一年到頭也就兩萬元左右的收入。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兩口子向村里集中流轉了10畝土地,小春種油菜和小麥,大春種植烤煙,雖然收入翻了一番,但一到生產忙季魏解煥就發愁,種植、收割……處處都需要人手,村里家家搶抓節令,工價高不說,還難請到人。
山水環繞的石龍村風光。
今年引進機械化作業后,魏解煥別提有多高興了:“收割機2天就能把自家的油菜籽收完,以前種10畝烤煙,要請5個人,忙忙碌碌10多天才能栽種完,工錢在5000元左右。現在機器幫忙干活,耕地、起壟、打塘、覆膜……費用在1800元左右,再找上幾個人,花費2000元左右,很快就移栽結束了。”
保山市種植烤煙已有悠久的歷史,一直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廣大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近年來,當地農業部門又引進了蠶桑、羊肚菌等新興產業,幫助村民鼓起“錢袋子”,助力鄉村實現產業興旺。
在保山市隆陽區,每年谷雨后,田地里到處都是村民們搶收蔬菜、小麥、油菜等小春作物,準備種上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的忙碌場景。而今年,在當地煙草部門和農業部門的扶持下,全區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機械化作業面得到推廣鋪開,更是鼓舞了村民們留在鄉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信心。
“在中耕管理環節,有培土機;預防病蟲害,使用的是無人機統一噴灑農藥;在烘烤環節,還有智能化烤房,真正為農民減輕了負擔,現在有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向村里流轉土地開始復種水稻和烤煙了。”西邑煙站負責生產技術指導的楊光偉介紹說。
魏解煥與產業工人們進行機械化打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高效實用的農機器械推廣是有力的支撐。
一臺旋耕機工作一天作業面積可達20至40畝,一個壯勞力一天只能完成0.5畝,而一臺起壟機每天可以完成8畝,打塘機、覆膜機也齊上陣,配合用上移栽器,極大提高了栽種效率。
有了全程機械化作業,在廣袤的山鄉,必然激起傳統支柱產業發展的“春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