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種大苗,但遇到大太陽,煙苗會被陽光曬到萎蔫,就沒有了‘元氣’,要是大米收成再不好,這一年就完蛋咯!”云南寧蒗縣寧利鄉煙農孫孝應每到春耕時節心情都格外沉重。
而今年,寧蒗縣煙草專賣局的一項推行膜下小苗移栽的舉措很快就化解了孫孝應的憂愁。原來,寧蒗局為“開好弓”,實現煙葉生產新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將“六套考卷”融入煙葉生產工作中,在認真研判今年低溫、雨水增多氣候對烤煙生產的影響,提前籌劃部署,大力推行膜下小苗移栽,今年移栽面積2.4萬畝,占全縣烤煙種植面積的76.19%,較好地解決了群眾在煙葉生產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
技術落實“優產業”
“與常規苗相比,該技術所用煙苗苗床期培育時間縮短一半,移栽后還苗期縮短7天左右,促進了移栽后煙苗早生快發。通過挖大窩深栽,保證葉尖距上方窩口8到10厘米的距離后覆蓋薄膜,之后在薄膜上打孔通風透氣,移栽后7至10天或膜內溫度高于40℃時及時掏苗防止燒苗,然后進行正常管理即可。”在移栽現場,紅旗煙葉站技術員邰先柱每走到一塊煙田,都會細心地講授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要點。
今年,寧蒗縣各植煙區把推廣膜下小苗移栽技術作為“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制定了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規程。4月8日起,各煙葉站全面啟動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培訓,生產技術員、煙輔員深入田間地頭就“高起壟、深打塘、明水栽”技術要求,從起壟打塘、移栽、施肥、農家肥蓋塘、覆膜打孔、掏苗等膜下苗移栽技術進行現場示范指導,堅持高標準、高規格、嚴要求抓實膜下小苗移栽工作,共計開展現場培訓87場,確保技術培訓到人,移栽服務到田。
“以前總覺得常規苗才是最好的,不知道膜下苗有活得好、長得快、病害少等優點,不僅如此,煙站技術員還不厭其煩地和我們解釋技術要點,煙塘怎么打、煙苗多大移栽、肥料怎么施……現在我真的是每一個環節都清清楚楚,相信今年收成能更好!膜下苗一定不會讓我失望!”寧利鄉煙農孫孝應說,“這真是一項讓煙農叫好、煙草部門省心的好技術!”
煙農滿意“產業旺”
同樣對膜下苗拍手叫好的,還有紅旗煙葉站育苗業主徐禮萬。
今年是徐禮萬作為育苗專業戶的第15個年頭,他也是膜下苗移栽的“領頭羊”,在他看來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與常規育苗技術相比,最大的便利是沒有了剪葉環節:“以前一個月內要剪3次葉,還得請好幾個工人,并且必須在最佳時期內完成,起早貪黑,費心得很!每剪一次葉,還會給煙葉留下‘傷口’,易感病。現在這些擔心都沒有了。”
去年徐禮萬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出了10畝田地開始進行膜下苗種植,沒想到竟省了一半工。徐禮萬算了這樣一筆賬,使用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僅在移栽補水環節,一畝地的用工就平均減少了2個,移栽補水也減少了3.6立方米左右。嘗到甜頭后,今年徐禮萬25畝烤煙地全部種植膜下苗。“今年我們紅旗片區的煙農都種小苗了,比起以往年,發苗時間縮短了一半,騰出的時間就可以去種水稻了,多種幾畝水稻,這樣今年我家大米就可以自給自足咯。”喜悅蕩漾在徐禮萬深深的酒窩里。
站在徐禮萬家向遠處望去,一片片移栽完畢的烤煙地中鋪著的地膜,似千條光帶熠熠生輝,片片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