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濕度54.1%RH,測點溫度27.3℃,土壤溫度32.9℃……”8月12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宣城試驗基地,一臺電子顯示屏映入筆者眼簾,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基地各項實時監測的數據。
“這些數據都是實時顯示的,一旦有異常,就會自動報警。四個傳感器分別插在煙葉試驗田,可以測墑情、土層的溫度,深土層和淺土層。屏幕上的數據折線,黃線代表空氣濕度,藍線代表空氣溫度,紅線代表測點溫度,黑線代表土壤溫度……”技術員徐方正介紹,該基地近期新安裝了一套智慧植保信息化系統,田間有一套傳感器、氣象觀測站、溫室寶和一套物聯網監控系統,將觀測數據傳輸到實驗室大屏顯示,還可以連接電腦和手機觀看。同時,基地還在智能蟲情檢測報告方面開展數字化應用,田間的蟲情測報燈能夠自動誘蟲和捕蟲,還能生成一段時間內的蟲情情況并進行數據分析。
“每年立秋前后是皖南煙區水稻‘雙搶’的時節,中稻要收割,晚稻要栽種。稻飛虱是危害水稻生長的主要害蟲,當它的數量達到一定高峰,可能會危害到基地試驗煙葉和輪作的優質稻。接到智能蟲情測報后,我們要進行無人機飛防,從而指導植保工作開展。”據皖南煙葉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志勇介紹,無人機飛防的操作,實現了對害蟲的精準用藥,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使用量。而田間的氣象站,還可以進行溫濕度的實時監測,做到48小時內降水預測,讓需要晴好天氣進行的整地起壟、煙葉采烤等田間農事操作更加便利。“未來,這些數字化的應用成果就會擴大應用到皖南煙區各地。它不僅可以進行物聯網遠程控制,統籌調配時間,還有效節約了人工勞力,實現了精準管理、降低農殘、降本增效。”
為積極貫徹實施安徽省委省政府“兩強一增”行動,進一步加快皖南煙區數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提升現代煙草農業數字化應用水平,皖南煙葉公司以“綠色+智慧”為煙葉生產插上“科技翅膀”,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煙草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組建“互聯網+”協同創新團隊,積極借助多家科研院所技術力量,聯合開展數字農業項目研究,積極探索數字農場建設,促進農業降本增效,加快現代煙草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