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毅,今年收成如何噻?”
“還可以,應該在去年的基礎上高出一截!”
“不錯不錯,王叔你家兩父子種的煙是越來越好咯!”
“哪里,這都是大家關心和幫助的成果!”
拿著煙葉收購憑證,王家兩父子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王恩毅,今年27歲,是貴州畢節市煙草公司大方分公司杜鵑煙葉工作站這兩年新發展的煙農之一,他的父親王懷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煙農,這讓王恩毅從小便與煙葉結緣。
(上圖:王恩毅與父親正估算著今年的收成)
畢節市百里杜鵑管委會大水鄉地處高海拔區域,該地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有著悠久的種植煙葉歷史,王恩毅父子倆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子承父業成為煙農
提到王恩毅,村里的街坊鄰居無不豎起大拇指,雖然小伙子只有兩年的“正式”種植經驗,但在面對別人需要幫助時,他是及時伸出援手,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人,所以村民都親切的稱呼他為“小毅”。
王恩毅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話不多,但是人特勤快,學習新事物也能迅速掌握。在大學畢業后,他先是前往浙江一帶打工,在外漂泊闖蕩幾年后,思鄉之情倍增,于是他選擇回到這塊養育他的土地,回到這炊煙裊裊的小山村中。回到故鄉后,王恩毅一刻也沒閑著,多方尋找創業項目,他先是選擇辣椒產業,但是種植兩年下來,他發現辣椒的需求量雖然大,但是價格波動較大,收入不穩定。
這時,王恩毅想到父輩一直種植的煙草,“要不種煙吧!同村的不少村民都靠種煙買車買房,他們行我也行。”于是他再次挽起褲腳走進煙地,同父親一起種植煙草。
在談到父親時,王恩毅總是滿臉自豪之情,“我父親既是一名老煙農,也是村里公認的種煙好手,從上世紀80年代就種煙,是大水鄉第一批煙農,帶動周圍不少村民開始種煙!”對于王恩毅來說,童年中父親的背影總是忙碌的,每日下田勞動,十分辛苦,而他和姐姐也一直是家里的種煙“輔助工”,是煙草將他倆撫養長大,從那時起,他便與煙草結下了不解之緣。
遇到困難鉚足干勁
雖說從小就與煙草相識,也懂一些煙草種植技術,但王恩毅在一開始種植時,也碰了一鼻子灰,遇到不少問題。
“原來種煙的時候,大多是采取比較粗放式的種植模式,但現在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節令的把控越來越嚴,什么時候蓋膜、什么時候移栽,都有嚴格的規定,這讓我一開始很不適應,就比如我去年就因為經驗不足,施肥過多,導致出現‘重肥’現象?!蓖醵饕阏f道:“還好有杜鵑站的網格員及時幫助,給我挽回了不少損失。”
有了第一年的經驗,王恩毅在第二年的種植中,主動向父親、網格員請教種植技術,積極參加煙草公司組織的各類種煙知識培訓,特別是綠色防控、智能烘烤等新技術,王恩毅更是逢場必到,將學習得來的新技術、新方式全部認真落實,不僅如此,針對不同生產環節,還有杜鵑煙葉站的技術人員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技術保障,為王恩毅一家排憂解難,幫助其解決生產上遇到的難題,這讓他倍感高興,種煙的勁頭更足了。
(上圖:王恩毅在整理煙葉)
提質增收共同富裕
“現在的生產條件好了,真是省時省工又省力,我們當時真的沒法比!”作為傳統種植與智能化應用的親歷者,王恩毅的父親王懷光感慨萬千:“原來烘烤的時候,主要燃料是靠煤炭,既費燃料又費錢,還花大力氣,烤房白天黑夜不能離人,而且全靠人的經驗,得不停地觀察溫度,往爐膛中添加煤球,還可能因為火力不均勻,還影響烘烤的煙葉質量!”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談起烘烤方式的改變,王懷光贊不絕口:“現在都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烘烤煙葉,只需設置好烘烤曲線,加好燃料便可實現自動烘烤,既干凈環保,又省錢省力。”
(上圖:王懷光展示剛下炕的煙葉)
(上圖:網格員幫助王恩毅一家進行煙葉分級)
對此,王恩毅和父親一樣的看法,隨著技術的進步,種植煙草的風險逐漸減小,并且價格穩定,今年的收購價格也有提高,賣完后第二天錢款就能到賬,還有政府和煙草公司購買的保險,收入更有保障?!敖衲甑漠€均收入應該比去年至少提升1000元,總收入大概在35萬,種煙真的能致富!”王恩毅笑著說道。
不僅如此,王恩毅一家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務工崗位,每逢煙葉生產季節,他就聘請周邊農閑村民前來幫忙,從煙地翻犁到煙葉采收,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增加5、6千元的額外收入,不僅方便照顧家庭,還拓寬了增收渠道,兩全其美。
(上圖:村民們在王恩毅家的分級場地工作)
提到對未來的規劃,王恩毅對種植煙草更是充滿信心,干勁十足。他希望與父親一起把種煙產業繼續發展下去,學習更多的種植技術和經驗,為此他計劃在今年70畝的基礎上,明年多爭取指標,持續擴大種植規模,讓日子更上一層樓。
時間,在寧靜的小山村中悄悄流淌著,王恩毅與父親正認真打理著新炕出來的煙葉,層層疊疊,好似金色海洋里泛起層層漣漪。
而那一片片金色的煙葉,沉淀著火焰、泥土與時間的芬芳,承載著一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默默地駛向遠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