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九月,廣東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鄒坊村煙田里,這一季的煙葉已經采收,晚造水稻剛剛抽穗,微風吹過,連片的稻田碧波蕩漾,整齊地點綴著廣闊的田野。
這種先種植煙葉,采收完后再進行水稻種植的模式,被稱為“煙稻輪作”。兩種作物的輪番種植不僅能大幅度降低病蟲害,改善土壤通氣條件,優化土壤理化性質,還能有效避免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被過度消耗而退化,實現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平遠縣7鎮30個村實行煙稻輪作,面積共計4500畝,凈利潤達225萬元。
產業共生,打造優質農業發展模式
由于烤煙和晚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煙稻輪作在時間和季節上正好無縫銜接,還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煙葉和水稻的雙豐收,因此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近年來,為進一步保障煙農收益,推動仁居鎮鄒坊村“煙稻雙優”示范片建設,平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引進當地農業服務公司為煙農提供“保姆式”“菜單式”農業生產托管,由其提供機整地、育插秧、除草、統防統治、統配統施、機收等全程社會化服務,將小農戶的耕地集中起來,實現農業連片規模生產,助力鄒坊煙區農業經濟優化發展。據統計,近年來農業服務公司給鄒坊煙區提供全托管服務600畝,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000畝,把煙農從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達到降本節支增效的目的。
糧煙協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
穩田穩糧乃國之大計,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鄒坊煙區“煙稻雙優”示范片,以推動煙稻綠色高效發展為重點,充分發揮煙葉與水稻扶持政策的協同效應,打造“煙葉+優質稻”協同發展產業綜合體,不僅促進“合作社+農戶”的“煙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煙田有效保育,形成有效的“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產業鏈,還在穩住煙區煙葉稅收的基礎上,也穩住了糧食面積,實現“以煙穩糧、以煙促稻”,做強煙稻富農產業,積極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近年來,鄒坊煙區落實優質(永久)煙田849畝,開展煙田輪作800畝,煙農數量保持穩定、新型職業煙農占比22%。
融合發展,凝心聚力助振興
平遠縣作為梅州最大的煙葉產區縣,平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不斷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謀劃處理好核心煙區保護與基本煙田規劃、煙葉種植與米袋子保障、煙農增收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三個關系,從做活土地這篇“大文章”為切入點,從2021年始推行煙稻輪作、融合發展的耕作制度,突出土地用養結合,帶動優質水稻、定制化生產,推進煙稻產業同步基地化、綠色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助推穩糧保供和鄉村產業振興這個“大課題”,實現“1+1大于2”的目標。今年通過煙稻輪作,煙農畝均收益提升1000元以上,戶均增收20000元以上,為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真正實現“守住米袋子,鼓起錢袋子”,以“煙+稻”循環發展體系的煙區建設,將不斷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