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祥,男,1969年生于云南麗江華坪,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參加工作。工作以來,30年如初,始終堅持扎根基層服務煙農,一直堅守在煙葉生產一線,真正的是一位從參加工作以來沒有在機關上過班的老煙草,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唐站”。“唐站”他熟悉煙草種植的每一個環節,他經歷了華坪煙草的風風雨雨,三十年來踏遍了華坪煙區所有村組、煙田,用自身的心血和辛勤耕耘,為華坪這塊土地播撒下科技興煙的星火,也讓生態特色優質煙葉之火在這塊土地上“燎原”。
深耕煙田三十年,用心血播撒興煙星火
一九九一年,唐元祥從麗江地區農校煙草栽培班畢業,分配到華坪縣煙草公司永興煙站工作,三十年深耕基層煙站,是一位少有的資深煙站站長。他手把手的教煙農育苗、移栽、烘烤,帶領煙農走上致富道路;他憑著一份執著,他說服只種玉米不種煙的鄉親改變種植模式;他攻克一個個“煙技難關”,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華坪的煙田,用赤誠傳播現代煙草農業信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華坪縣傈僳族山區群眾經濟極為落后,文化程度極低,有些地方保留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當時發動種植烤煙的困難可想而知。但“唐站”并沒有因為眼前的困難而退縮,反而更加激發熱情和決心,他挨家挨戶苦口婆心的勸說煙農,經常一離開煙站的門就是幾個星期的時間,交通條件差,他便徒步當車,每天走幾十公里的山路,風餐露宿,完全融入到了大山的傈僳村子里,最終一步步將烤煙發展起來。
一次,“唐站”永興下鄉去農戶家中,沒有交通工具,全靠兩條腿走路,從思木村趕到馬鹿村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一點多了,那時候是一月份。時值寒冬,山風刺骨,山高坡陡,他到的時候已經很累了,可怕打擾傈僳族群眾的休息,就在一戶農戶家門前的谷草堆上睡了一晚。第二天農戶起來發現了他,趕忙詢問,他卻對受自己受凍毫不在意,關心的卻是烤煙的發展的話題。就這樣,他用自己的真誠和樸實贏得了傈僳族群眾們的信任,漸漸的驅散了他們心中對種煙的疑云,在他的帶領和發展下,華坪傈僳族地區的烤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真正成為傈僳族貧困地區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扎根基層,作煙農的貼心人
三十余年,“唐站”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在烤煙工作生產時,經常是天沒亮他就已經在下鄉的路上,天黑了才回到煙站。只要有煙農反映遇到困難,他總是第一個趕到,及時解決煙農的疑問,幫助煙農用科學的手段解決生產問題,對異常天氣的防病防害措施,手把手地教,直到把煙農教會、教懂為止。
說到“唐站”,全縣的煙農群眾沒有不認識他的,都知道他是煙草公司的老站長。有次,村子里農用車壞在窄路上動彈不得,看見煙站的工作車駛來,村民便自發的齊心協力將農用車移開,有次煙站的工作車大半夜陷進村子中間的泥濘里,黑暗中鉆出十幾個村民硬是把車用手抬了出來,之后又一聲不響地消失在黑暗中。
這就是感情,煙草人同煙農的感情,“唐站”和傈僳族群眾的感情。“唐站”對烤煙、對煙農的這份感情不是一朝一日培養出來的,是在三十余年的漫長的歲月里,靠一份對事業的執著,一份對煙農群眾的真摯之情逐漸培養起來的,他是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了烤煙事業,融入了煙農群眾。
干在最基層,拼在最前線
2019年的旱災極其嚴重,壩塘干涸、農田龜裂、地下水斷流、水窖見底,嚴重的干旱天氣讓烤煙生產用水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面對急躁的煙農和緊急的狀況,他挺身在前,勇挑重擔,積極發揮先鋒示范作用,帶領抗旱先鋒隊沖在最前面,擔負起基層煙站抗旱的所有工作,無論是布管、埋線還是搬運物資,總是能在前線看到他的身影。開展抗旱工作,他一直扛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有時甚至將降血壓的中藥水當“茶水”隨身攜帶著喝。在抗旱工作中,白天他去落實抽水、送水情況和督促技術實施,晚上便去了解各抗旱點的工作開展情況并布置次日的抗旱工作。即使累到吃不下飯,他依舊斗志昂揚,依舊對打贏抗旱攻堅戰滿懷信心,他的所作所為,深深感動了煙農,也帶動了周圍的同事,大家一起奮力拼博,共同保證了抗旱保苗生產工作順利開展。
三十余年,“唐站”用行動詮釋著煙草人感恩、責任、奉獻、擔當、敬業的精神,用時間和汗水述說著自己與煙草、與傈僳族群眾的不解之緣。2021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華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掛聯新莊鄉八德村鄉村振興工作,“唐站”主動請纓,未來他將在駐村工作崗位上,在助推村民勤勞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