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降雨,滋潤了大地,也滋潤了孫亞東的心田,“這雨下得好啊,花椒苗噌噌地長”。他用手比劃著花椒苗上長出的一拃高的新莖葉,笑得眼睛成了月牙。可是,采烤季才漸入佳境,今年種煙的錢還沒拿到手,他就著手流轉了15畝土地種花椒,這讓他的父親感覺多少有些“出格”了。
“亞東,要不咱先種個兩三畝試試?一下種15畝花椒,你心里有沒有底?”近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楊坡鄉茶坊村的一處小院里,亞東的父親看著剛從地里回來,滿身塵土的兒子再一次問。
2021年,27歲的孫亞東不顧家人反對,從市區一家企業辭職返鄉。放棄月薪好幾千的工作做回“農民”的舉動,引來了許多村民的不解:“這是放著體面不要,瞎胡鬧。”
“種煙給我支撐,電烤房給我底氣,我有試錯的實力。”孫亞東坐在飯桌前,喜滋滋地跟父親“交底”:今年只種了近38畝煙葉,但是技術落實到位、管理細致上心,地里的煙葉看著就喜歡人,現在陸續開始烘烤,如果后期沒啥意外,今年保守估計也能掙個11萬元,“爹你就別操心了”。
花椒也是常見農作物,可為啥亞東父親反應這么大?原來,楊坡鄉茶坊村人多地少,前些年,為了找到致富門路、讓土地產出更多效益,亞東的父親試著種過蘋果。雖然干勁足,但一沒經驗,二沒資金。頭一年,種了2畝蘋果樹。到了掛果季節,只收了兩袋蘋果。“賣蘋果得來的錢只能買幾箱飲料,惹得家人直抱怨。”孫亞東直嘆氣。
“我覺得對農業發展來說,基礎設施很重要。在這方面,煙草行業可幫大忙了。”孫亞東由衷地說。近年來,煙草部門不斷加大對煙用基礎設施的投入,僅在洛寧縣楊坡鄉,就改建、新建電烤房94座,讓大家徹底告別了守著炕房等日出的歷史。
“正是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滿足了產業發展需求,我才萌生了搞多元產業的設想。”孫亞東說,“我種花椒,不是一拍腦門子做的決定,一方面要為煙葉調茬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能不能再利用一下電烤房。”
種煙葉要精細上心,種花椒則是粗放型管理,孫亞東認為可以兼顧,“雖然是粗放管理,但不能不管,我認真學習了,花椒樹最怕‘兩荒’,一怕地荒,二怕樹荒,該除草時除草,該剪枝時剪枝就行了。總之就是人勤地不懶。”
地里“淘金”到底不易,為啥還要往“地”里鉆?孫亞東告訴大家,除了家的牽絆,還吸引他“轉型”的是村里如火如荼的發展。
“要實現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是前提,產業興旺是關鍵。有了好產業、好技術,一定能致富。”談到下步打算,孫亞東信心滿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