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烤煙交售已進入收尾階段,云南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普義鄉的煙農們忙起了煙后農作物的種植,有的種玉米、有的種荷蘭豆,高效的土地輪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一地雙收模式增加了農戶收益。
來到干塘村煙農李春勇的地里,之前的郁郁蔥蔥的烤煙已經變成了一排排的豆架,“今年我家種植了10畝烤煙,現在煙葉售賣已經接近尾聲,離家近的這塊地比較肥,也方便管理,我們就種荷蘭豆,烤煙賣了4萬多,荷蘭豆現在已經有人來定了,保底價6元/公斤,6畝荷蘭豆預計收入3萬左右,今年這塊地就可以收入7萬元了。”李春勇笑著說道。
據了解,干塘村種植烤煙已有19年之久,煙后作物主要以種植荷蘭豆為主,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目前,煙后荷蘭豆種植成了干塘村“一地雙收”的產業發展模式。
荷蘭豆采收時節,收購商直接將車開到田間地頭,銷路不愁、價格不低。干塘村今年煙后種植荷蘭豆面積約150畝,每畝預計收入5000元,煙后玉米面積約240畝,煙后作物預計可增收約100萬元。
近年來,普義鄉積極探索謀劃煙后產業發展之路,結合各行政村實際,指導做好各村煙后作物種植,提前規劃種植面積、位置區域、類型、品種等,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組織技術人員為農戶開展種植技術指導,不斷調優種植結構,充分釋放了土地“紅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