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電話鈴聲響了好久。
“喂,找哪位啊?”濃重的白族方言以及機器的轟鳴聲從電話中傳來。
接電話的是家住在云南省大理市灣橋鎮石嶺村的趙純珍,“我最近比較忙,等明天午飯過后才有時間,你們可以明天中午過來,我會在村委會等你們?!?/p>
十一月的第一天,筆者驅車來到約定的地點,剛下車便看到了站在村委會門口的趙純珍,笑臉盈盈地招手。今年37歲的趙純珍,黝黑的臉龐充滿了歲月雕琢的皺紋。一走近,他便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到村委會喝茶,一邊沏茶一邊優哉游哉地談起他近幾年的“斜杠”農民“進階之路”。
趙純珍在田里給蠶豆除草。張亞斌攝
“以前,我們就跟著大家種,什么價格高種什么,但是收入一般也不穩定,以前的日子過得不容易啊!”趙純珍說,“今年好了,從大理海西產業綜合體成立以來,在政府和村委會的幫助指導下,鼓勵我們跟著專家建議走,按照大春種植水稻、烤煙,小春種植油菜、蠶豆、大麥,做到了一年2到3季種植?!?/p>
正在沏茶的趙純珍繼續說道:“今年年初,我通過政府主導搭建的土地流轉平臺,流轉了33畝土地用來種植烤煙、油菜。種植烤煙的季節,我就是個‘職業煙農’,種植油菜的時候,我就是個‘職業菜農’?!?/p>
“其實,我以前也種過好幾年的烤煙,但是種煙沒那么容易的,沒經驗又沒人指導,種出的煙葉質量忽高忽低還經常虧損。但是今年不一樣了,自從有了合作社以后,遇到水稻、煙葉、油菜等農作物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困難,我可以向合作社求助,合作社有專業技術人員。更好的是,合作社也多次組織我們學習關于種植各個環節的知識,通過‘理論+實操’的結合,問題逐一解決了,漸漸地我也成了一個種植的‘土專家’。”趙純珍說道。
“烤煙采收結束以后,你們一般會干什么?”筆者看著滿臉笑意的趙純珍問道。
“事情可多哩。以前我們不懂什么煙糧輪作,水稻、烤煙結束后,我們的土地就進入‘貓冬’期,土地一直荒到來年3—4月份才開始種植?,F在比以前忙多了,在采收烤煙下部葉后,就要開始在煙梗上輪作油菜、蠶豆、大麥等作物?!闭劦娇緹煵墒战Y束以后的工作,趙純珍饒有興致。他接著說道:“今年我在煙梗上種植了17畝油菜,種植一季油菜的收入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非常可觀的。冬油菜種植時間為9月到來年4月初,油菜收完以后,我們翻翻土,給土地修整和恢復,以便更好地開始新一季種植?!?/p>
趙純珍除了農民的“身份”,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魚販。依托家住洱海邊的優勢,每年10月到來年2月是洱海打漁季,也正值農閑季節,趙純珍一家人便和周圍農戶收購洱海打撈的魚,再把魚拿到市場上出售,幾個月下來也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估算可達15萬元左右?!八懔怂?#xff0c;一年收入大概有30萬元左右?,F在是真的忙,一年四季連軸轉。雖然忙碌,但我的心里可高興了?!壁w純珍說。
行走在石嶺村出村的水泥路上,兩旁是郁郁蔥蔥的農作物,田梗上悠閑的白鷺,田間里時隱時現勞作的村民……艷陽之下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