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專業合作社有關情況
“你看咱這臺旋耕機,是我往廠家跑了好幾趟才說通人家給咱調整了幾個關鍵的零部件,回來下地一試,那就是好用得很!”12月1日,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柏樹鄉民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柴學政興致勃勃地介紹著社里的“新寶貝”,“駕駛室門窗一關,空調一開,現在咱這司機師傅們也都干上冬暖夏涼的工種了!干起活來勁頭足著呢!”
隨著近期煙田冬耕陸續開展,民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幾臺旋耕機“大顯身手”。柴學政介紹說,合作社采購的旋耕機在耕深和最大耕幅上都進行了“定制服務”,最大機耕深度由常規的10厘米增加至18厘米,最大耕幅則由2米調整為2.7米,更加適合煙葉種植機耕需求。“機器過一遍就可以起兩道壟,壟體更符合標準,效率也更高了,煙農們都說好用。”柴學政對合作社的農機性能和表現充滿自信。
商討旋耕機操作改進工作
農機農藝全面融合是推進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農機合作社持續發展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推動煙葉品種、種植農藝和機械化技術之間共融共進,汝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部門與合作社進行了多項嘗試和試驗,以便進一步提升農機作業質量,降低農資投入成本。
“結合近年煙田配套施入羊糞的情況,我們對機器的進料口進行了調整,口徑更大,更適合粗顆粒的腐熟羊糞。”柴學政對機器改進的每個細節都爛熟于心。
“發展現代煙草農業,離不開機械化的推廣應用。農機推廣不能只圖快、圖新,更需要結合種植作物的特點和耕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融合調整,這樣才是真正用得上、用著好的新型農機。”城關煙站負責人孫書利對近年煙用農機推廣應用工作深有體會,“合作社購置符合標準的農機,可以享受專項補貼;在煙葉生產過程中,對達到驗收質量的地塊,可以對煙農使用農機產生的費用進行60%左右的補貼,合作社的服務切實體現惠農、利農,煙農種植煙葉也實現了降本減工增效,是互進互助的雙贏關系。”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幫助煙農解決生產過程中買機器貴、用機器難、找人工慢等問題,社里的成員95%都是煙農。”柴學政談起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躊躇滿志。“希望通過農機推廣和技術培訓,在農機規模作業和配套服務上能為煙農辦更多實事。”
農機專業合作社機耕現場
民和農機專業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來,經過不斷發展,現有大中型拖拉機18臺,另有覆膜機、微耕機、拔桿機、旋耕機等中小型農機百余臺,每年可服務煙田面積約1.3萬畝。憑著優質的服務和實用高效的農機,民和合作社逐漸成為附近公認的農機“專業戶”,2020年被評為洛陽市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我相中了一款新型的機器,能做到起壟、鋪滴灌帶和蓋膜一起進行,那效率可是杠杠的。”柴學政說,“如果資金充足的話,我還想擴大現有的農機規模和服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為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添一把力。”
“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積極投入全市系統農機農藝融合建設,圍繞田間管理、成熟采收和煙葉烘烤農藝環節,選配更加適用本地煙區發展的農機。”汝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工作分管領導董昆樂表示,“我們將在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的進程中,切實關注煙農需求,履行好新時代創新服務煙農的職責使命,帶動更多煙農增收致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