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耕時節,來到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銅廠彝族鄉底尼村,路側一片足球場大小的農田已翻耕曬地,松軟的黃土裸露,各種農作物將陸續進入栽培季。
底尼村是彝族村,豌豆和烤煙是支柱產業,去年村里種煙4800畝,種豌豆7000多畝。莊稼離不了水,特別是移栽保苗階段,用水量不小。偏偏底尼村缺水,每年一到移栽保苗季,莊稼想“喝”水很難。當地煙草部門主動作為,投資金、修管網、建水池,提升水利設施,盡力讓莊稼不“喊渴”。
村里的豌豆田綠油油的。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底尼村只是云南省持續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縮影。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相關規定明確,到2025年,基本消除云南工程性缺水,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與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的水安全保障體系。云南目前正奔著目標努力邁進。
底尼村的缺水問題在全鄉是出了名的。
“村里兩個出水點,可只夠生活用水,早年前莊稼只能靠天吃飯,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政府陸續建了不少小水窖,烤煙移栽時一般還沒到雨季,村里人就用小水窖里存的水移栽。等到保苗時,天如果還不下雨,村里只能拿抗旱經費去外邊找水,遠的話要去2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水。不容易啊!”底尼村監委會主任李正治倒著苦水。
不易歸不易,村黨組織領著村民不向困難低頭,他們大春種烤煙,小春種豌豆,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拿去年來說,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22000多元。
最近趕上豌豆采摘期,村民們起早摘豆,然后騎著三輪車去收購點售賣。如果你最近去底尼村,會看到路上的三輪車一輛接一輛。
田埂上是剛鋪設不久的輸水管網。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村民劉德祿家去年烤煙采收后種了13畝豌豆,已經賣了近1萬元,他估計全部采收完能賣2萬多元。加上去年13畝烤煙收入,加起來毛收入超過7萬元。
這些年靠著種豌豆和烤煙,劉德祿幫兒子在縣城買了房,買了車,日子一年比一年舒坦。
“要是用水再方便些,人就更舒坦了。”他把話題繞回到水上。“拿豌豆來說,今年價格是不錯,可產量不高,為啥?就是天旱,沒水,不然產量肯定高。”他嘀咕著:“要是不缺水該多好。”
“就算解決不了缺水,修一些大的水池,多存點水也行。”他又說。
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對村民們的期待,當地煙草部門看在眼里。去年以來,易門縣煙草專賣局投入資金,在底尼村新建、修復了9個水池,其中兩個水池能分別存水200方,比之前建的大得多。還修了一千多米的輸水管網,順帶修繕了1公里左右的機耕路。
新建的能存200方米的水池。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因為天旱,水池里目前僅有少量水。“如果到煙苗移栽時還沒水,就要申請抗旱經費拉水。好在現在有了大水池,存的水會多一些。”底尼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建榮說。
不止底尼村,連日來,玉溪市各級黨委政府不等不靠,主動抗旱保民生。根據玉溪日報3月23日的報道顯示,全市今年以來累計投入19691人次、運水車輛2770輛次和1.13億元資金抗旱,累計抗旱澆灌24.08萬畝農作物,臨時解決6649人、4795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希望趕緊來場雨,那樣的話,新建的大水池就能馬上派上用場了!”劉德祿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