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四川攀枝花煙區春耕備耕的時節。走進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辣子哨村的千畝示范田,清風徐來,空氣中彌漫著花香,煙農們正在用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機、打塘機有條不紊地開展機械化作業,為烤煙移栽做好充足準備。機器的轟鳴聲、煙農的歡笑聲,奏響了春耕備耕的樂章。
經過煙農們“各司其職”的悉心操作,一片片細碎平整的土地、一壟壟飽滿挺直的煙廂映入眼簾,遠處傳來的“布谷聲”,似乎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一大片煙地里,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筆者面前,他就是攀枝花市仁和區的烤煙種植明星、家庭農場主——趙俊。他正在從容地指揮產業工人使用拖拉機和旋耕機進行預整地,使用起壟機進行起壟。
“以前種煙機械化程度低,栽煙、覆膜、施肥、澆水、培土、編煙等環節全靠人力,整個煙葉生產環節畝均用工需要20個。按當時用工成本120元/天計算,生產投入成本每畝高達2400元,遇到用工高峰期,工都請不到。現在種煙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畝均用工降低至10個,用工成本少了一半,且勞動強度也比以前少了許多。再也不擔心用工期間找不到人了。我計劃在烘烤裝煙環節,設計制作電動裝煙機,進一步將畝均用工降至9個工以下。”趙俊介紹道,“今年我家種植80畝烤煙,目前正在進行春耕備耕工作,用工成本大大縮減,結合國家出臺的利好政策,預計純收入會有20多萬元。”
正在使用旋耕機整地的煙農納永林興奮地說道:“在烤煙生產各環節,大量實施機械化操作后,種煙效率直線提升,用工投入直線下降。我去年種煙畝均收益為4900多元。從烤煙種植中嘗到了甜頭后,今年我增加種植面積至30畝,準備使用仁和煙草研發的覆膜鋪設滴管一體機,這樣在覆膜和鋪設滴管環節就可節省用工55個。”
作為平地鎮最大的烤煙種植千畝村,辣子哨村的土地集中連片程度高,但在種植烤煙之初,機械化程度不高,煙農為了趕節令有時不眠不休地干,十分辛苦且效率不高,生產成本不低。
現在烤煙整個生產環節“一條龍”式地用上了大型拖拉機、旋耕地、起壟機、覆膜鋪設滴管一體機、小型打塘機、移栽槍、車載式噴霧機、無人機、電動抹芽器、生物質燃燒機,煙農實現了輕松種煙,烤煙產業實現了農機農藝融合和全程機械化。
據了解,辣子哨村2023年共落實烤煙種植面積2254畝,種植戶95戶。截至3月30日,仁和煙區春耕備耕共完成冬地翻犁1.54萬畝,農家肥積造1.12萬畝,完成預整地1.44萬畝,為烤煙移栽做好了充分準備。
仁和區局(分公司)研發的覆膜鋪設滴管一體機。陳立波攝
煙農使用大型拖拉機進行起壟。陳立波攝
煙農使用起壟機、打塘機一條龍作業。陳立波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