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烤煙育苗時節。在山東濰坊諸城市煙區有著眾多的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到了煙葉育苗工作中,讓煙區的技術人員、煙農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和新進步。現在,讓筆者帶大家來到現場,一探究竟。
4月1日一大早,在濰坊諸城市賈悅鎮孟友煙農專業合作社馮家楊柳育苗工場的大棚里,煙苗剛剛吐出新綠,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孟疃煙站煙技員白緒正在完成苗棚揭膜、苗池補水、煙苗施肥等管理后,拿出手機在育苗棚上貼著的一個二維碼上掃了一下,通過微信小程序將當天在苗棚里操作的具體時間、工作內容等信息進行了更新。
“每一個育苗大棚都有自己專屬的二維碼,通過這些二維碼可以實現苗棚各項農事操作信息的隨時錄入和查詢,讓育苗管理工作記錄變得更簡單、更快捷。”白緒正指著貼在育苗棚上的二維碼說道,“這個二維碼就是育苗棚的‘身份證’,可以隨時查詢育苗棚的各類信息。”
往年,育苗管理過程中的烤煙品種、移栽時間、育苗操作等信息都是由煙技員一項項紀錄到紙質記錄本上。由于育苗工作的操作流程多、信息量大,記錄、查閱費時費力,再加上育苗棚內濕度過大,記錄的內容容易受潮模糊,造成查詢困難。
為解決這一難題,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今年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為育苗棚制作了專屬二維碼,建立起苗棚獨有的管理數據庫。在育苗管理過程中,煙技員可以通過手機及時將苗棚內每天的溫濕度狀況、棚膜開關時間、肥水管理情況等傳輸上去,并能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讀取信息。小小的二維碼讓原本煩瑣復雜的育苗數據采集、查詢、對比工作變得簡單,并為育苗過程各環節的進度分析提供了更加直觀的依據。
談起今年育苗工作與往年的不同之處,白緒正感觸最深的莫過于新技術、新設備帶來的改善與提升。“那邊的溫濕度計也是育苗棚配備的信息化設備。”說話間,白緒正指向掛在大棚中間的一個白色儀器。走近仔細端詳,只見儀器的正面有一個顯示屏,通過屏幕能夠看到當前苗棚的溫度和濕度。
“這是一臺遠程溫濕度采集儀,不但能通過儀器屏幕查看溫濕度,還能與我們的手機相連,實現對溫濕度的全天候遠程監控,讓苗棚的溫濕度控制變得更加高效、精準、便捷。”白緒正說。
煙苗在不同生長期對溫濕度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據氣溫、光照和棚內溫濕度變化情況,及時采取蓋膜保溫、揭膜降溫、通風排濕等措施,確保苗棚的溫濕度始終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
以前,為確保苗棚的溫濕度管控到位,煙站需組織技術人員包靠在育苗棚內,實時對苗棚溫濕度數據進行監測。而現在,在遠程溫濕度采集儀的幫助下,育苗管理人員能夠隨時隨地了解每個育苗棚的溫濕度情況。當溫濕度超出標準范圍時,儀器還能自動向管理人員的手機發出報警。這樣一來,技術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煙農提供煙田旋耕、豆餅發酵、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據白緒正介紹,這個育苗工場共有5個育苗棚,擔負著4000多畝煙田的移栽供苗任務。今年育苗工場完成所有棚的播種時間用了不到6天,比往年提前了2天。
播種工作效率能夠有如此大的提升,白緒正認為要歸功于今年新更換的基質裝載、煙苗播種一體機。
剛剛完成更新換代的煙苗播種機械實現了苗盤基質的自動填裝和煙種的精準入穴。基質填壓、播入煙種、托盤傳送……整個播種工序都是在機械的運轉下自動進行,而工人只需負責基質裝機和苗盤轉運等輔助工作,與以前的育苗設備比起來,不僅操作方便、效率高,而且減少了用工,同時借助播種流程的進一步優化,播種速度由每小時500余盤增加到了每小時780余盤。
一路走一路看,每個育苗棚里都綠意盎然。這陶醉的綠色,令人看到了生機和活力。相信,煙區的煙農們又將迎來一個豐收之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