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已過,廣東南雄市的天氣卻依舊晴暖,明年的煙葉生產工作已拉開帷幕。 廣東省南雄市是“中國黃煙之鄉”,煙葉種植已有300多年歷史,煙葉產業是當地農業支柱產業之一。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南雄市聚焦“百千萬工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煙葉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
今年以來,南雄市按照煙葉惠農工程工作部署,聚焦“精、優、特”,以質量為中心,緊緊圍繞“穩固煙葉基礎、加快轉型發展、產業融合發展”目標,多措并舉提升煙葉產量和品質。 在打造南雄焦甜醇甜香型煙葉標志性產品,促進多元發展的同時,持續加大煙葉種植扶持力度,切實保障煙葉生產質量和煙農收益。
為創新生產模式,促進煙葉量質提升,南雄市轉變煙葉生產方式,堅持以工業需求為導向,努力提升煙葉品質,彰顯焦甜醇甜香型煙葉風格特色。 當地煙草公司采取網格化片區服務模式,設置黨員示范片及黨員示范崗,提供精準到田、到戶的“保姆式”技術生產指導服務;為促進煙葉均勻生長,引進了滴灌、高壓水槍、水肥一體機、可控膠管澆水等節水省肥技術;為落實綠色發展,大力推廣生物防治,在煙田安裝性誘捕器、投放煙蚜繭蜂等防治蛾類、有翅蚜等害蟲,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煙農正在下烤煙葉。 李宏攝
此外,今年南雄市1100座物聯網烤房落地使用,讓煙葉烘烤實現數字指標可視化,進一步提升了煙葉烘烤質量,讓煙農增收更有保障。 據統計,2023年,南雄市種植煙葉7.3萬畝,收購煙葉20.6萬擔,實現產值3.55億元,煙農戶均收入16萬元,相比去年每戶增加2萬元。
走進南雄市湖口鎮洋汾村,田間立著的“煙稻雙優產業示范基地”的標識牌十分醒目。 為促進煙葉主業和輔業雙增收,南雄市積極探索“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龍頭、以煙農為主體、以合作社為輔”的煙區產業綜合體運作模式,實現“以煙為主、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積極推動產學研三方聯動,充分發揮煙葉與水稻生產協同效應,促進“產業政策融合、生產區域融合、種植主體融合”。 還充分利用閑置烤房及空檔期育苗棚,種植空心菜、南瓜、金針菇等經濟作物。
黃坑鎮煙稻雙優示范片田。?
據統計,2023年,南雄市建設煙稻雙優基地1500畝,實現煙農增收67.5萬元;利用育苗大棚進行水稻秧苗育苗,實現利潤1.67萬元;產出其他經濟作物21840斤,產值6.5萬元;合作社82臺農機為農戶開展水田施耕作業,實現利潤14.71萬元。 今年煙農通過煙葉主業增收5426萬元,種植“新天潤-絲苗米”增收1656萬元。
據了解,依托本地絲苗米優勢,南雄市打造了“雄香醇葉”商標平臺,并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科學生產體系。 充分發揮本地生態優勢,把握鄉村旅游契機,搭建產品展銷和洽談平臺以吸引農業龍頭企業。 以公眾號、帶貨直播、小視頻推廣等新模式,打響“雄香醇葉”品牌產品知名度。
一片片“金葉子”變成了煙農的“致富葉”,映襯著老百姓的“好日子”。 煙農的“錢袋子”更鼓了,日子更好了。 良田在野,產業興旺。 煙草產業為南雄百姓鋪就了一條致富通途,鄉村振興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