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作物賴以生存的基礎,良好的土壤環境是煙葉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近年來,河南省盧氏縣煙區秉持“用養結合、科學生產”的種植理念,精心開展土壤保育,全面維護土壤健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個一”工作機制。
有機肥料打底
隨著化肥的大量使用,煙田土壤退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已經逐步顯現。“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為防治土壤進一步惡化,盧氏縣煙區把有機肥使用作為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綜合產出能力的關鍵舉措,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有機肥已經逐步替代各種化肥,被越來越多的煙農所接受。
“氮、磷、鉀素和有機質含量豐富,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使用有機肥,煙株長勢好,內在質量協調,煙農收入明顯提升”盧氏縣杜關煙站技術員李斌介紹道,“有機肥使用后,煙田的土壤的物理結構以及生物活性都得到了明顯改善,病害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不僅降低了投資成本還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烤煙品質和增加煙農收益。”
為鞏固深化有機肥使用成果,將有限的生產投入資金向有機肥使用項目傾斜,引導煙農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籌措各類有機肥,僅2023年盧氏縣就籌措牛羊糞肥、餅肥、土雜肥等4萬余噸,連續多年實現全縣煙田有機培肥全覆蓋。通過這樣的“有機”實踐和綠色探索,煙農也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更實現了土壤的健康永續利用。
發酵豆漿增色
“我們這煙葉待遇比人還高哩,都喝上豆漿了,”盧氏縣城關鎮太平村的鐵桿煙農楊石泰調侃的說道,“你別說,這灌過豆漿的煙葉,前期早發快長,后期好落黃、好烘烤,烤后顏色和油分比一般煙葉強的不是一星半點,最重要的是化肥用量比以往減少了很大一部分”。
1995年比鄰盧氏縣的靈寶市朱陽鎮麻河村煙農李新法,用發酵發酸的豆漿當肥料,誤打誤撞成就了一項煙葉生產特色技術。盧氏縣圍繞發酵豆漿的土壤學和植物學效應、豆漿發酵工藝優化、質量控制指標等方面進行持續攻關,明確了豆漿灌根對植煙土壤和煙葉質量提升的作用機理,優化了豆漿發酵工藝,建立了盧氏特色的豆漿灌根綠色生態煙葉生產技術標準體系,有效推進豆漿灌根技術使用的科學化、規范化。
近年來,盧氏縣年均使用發酵豆漿500余噸,豆漿灌根覆蓋率始終保持100%。2022年,豆漿灌根技術還獲得了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24年,盧氏縣還將升級傳統豆漿為高油分(豆漿+油枯)有機肥,將畝均用量由5公斤提升至20至25公斤,變傳統發酵為低溫發酵,最大限度保留豆漿有效成分,全面實現技術的質效升級。
大麥綠毯調劑
煙葉采收后,煙田里一棵棵大麥逐漸萌發,綠油油的一層,像是鋪上了綠色的地毯一般,甚是喜人。
“今年后半年種的大麥,來年翻耕掩青以后,被埋在土里的大麥就會被分解成天然的有機肥,不僅能夠疏松土壤,提高透氣性,還能為土壤提供很多有效的營養成分,不僅省了化肥錢,還能提高煙葉質量增加收入,真是一舉多得!”作為綠肥掩青技術受益者,盧氏縣文峪鄉煙農毛根邦連連稱贊。
盧氏縣始終堅持把綠肥掩青作為土壤保育的重要手段,一以貫之加以落實。綠肥掩青成本低、易播種,長勢好、吸收快,每畝地減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經過多年實踐,綠肥種類也從傳統的大麥,發展到油菜、苜蓿等多個品種。2023年全縣綠肥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2024年還將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基本實現煙田全覆蓋。
回收地膜降害
近年來,圍繞打造美麗鄉村目標,盧氏縣牢牢守住煙田土壤這個根本,全面推廣揭膜培土,積極開展地膜回收,試點實施殘膜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據盧氏縣東明鎮煙辦主任周占林介紹,廢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往往需要上百年才能徹底降解,不僅破壞土壤團粒結構,阻礙土壤毛細管水、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滲透,對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通透性等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殘膜在降解過程中會不斷釋放有毒物質,污染土壤環境,造成作物減產。土壤中的殘膜還會纏繞犁頭、移栽機、播種機輪盤,影響機械作業質量和效率,隨風擴散后,還會形成次生污染,嚴重影響著農田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衛生。目前,煙區通過“政策引導+督導考核”雙向發力,在生產階段全面實施揭膜培土,煙葉采收結束后督導煙農進行二次清理,有效實現了煙田地膜回收全覆蓋。過殘膜回收,給煙田進行了一次深度“排毒”,大大減少殘留,保護生態環境。
為進一步減少農膜污染,盧氏縣2024年還將優選區域推廣應用杯罩移栽,從源頭上減少地膜使用,真正實現煙田農膜“零污染”。
綠網防控減損
“用這些小家伙防治蚜蟲,效果比打農藥好多了,我今年種了30多畝煙,基本上都沒有看見啥蚜蟲。”盧氏縣沙河煙站煙農張羅剛說。張羅剛口中的“小家伙”就是盧氏縣近兩年推廣使用的煙蚜繭蜂。
“蚜蟲是煙草上非常難防治的一種害蟲,不僅危害煙苗,對成株也能造成危害,不僅能傳播多種病毒病,還會形成蜜露,降低煙葉品質和產量,”盧氏縣農藝師楊芳說,“為保證煙葉質量和產品安全,近年來,我們逐步大幅減少農藥使用,引進天敵昆蟲,建立了蚜繭蜂應用技術體系,2023年全縣煙蚜繭蜂推廣比例達到60%,煙區蚜蟲危害顯著降低,有效實現了煙區蟲害防治由化學防控為主向綠色防控為主的轉變,大大減少了農藥等有害成分在土壤中的沉積”。
與此同時,蠋蝽、小花蝽等天地昆蟲也在煙區落地生根,黃板、藍板、各類誘捕器逐漸成為煙葉生產的標配,盧氏縣明年還將在煙區重點推行“2蟲3劑”,即煙蚜繭蜂防治蚜蟲實現100%覆蓋,夜蛾黑卵蜂防治煙青蟲和棉鈴蟲實施比例達到50%以上,利用性誘劑防治地老虎、棉鈴蟲、煙青蟲的成蟲,利用基質拌菌技術防治兩黑病,利用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防治病毒病,一張病蟲害防治的綠網正在織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盧氏縣通過“五位一體”的綜合探索,走出了一條土壤健康可持續利用的新途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