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出行,一輪輪宣講,流動的科普是行走的“科技館”,也是技術創新落地的“播種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3年冬天以來,河南澠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堅持“以創新要效益,以科技促發展”的理念,以明年推廣四項重點技術“好處是什么?應該怎么做?政策咋保障?”開班宣講,有效激活科技創新引擎,在促農增收等方面發揮“助推器”“穩定劑”作用。
促,“豆漿+油枯”水溶肥 灌根促生長
“像這樣的好事,俺們自己出錢都樂意,何況煙草公司還給補貼。”日前,在澠池縣坡頭鄉技術宣講會上,煙農們聽后甚是滿意,當場提報高油分“豆漿+油枯”有機肥煙田需求數量達到百分之百。
高油分“豆漿+油枯”有機肥是以大豆、芝麻餅等為原料,是在多年豆漿灌根經驗基礎上,結合新型有機肥發酵技術,運用現代科技,研發生產的發酵糊狀水溶性肥料。
圖為坡頭煙站召開四項重點技術及種植模式改良宣貫培訓會
以前,豆漿和餅肥分開施用,餅肥用于移栽時施窩肥,豆漿是在煙葉移栽后30天左右實施灌根;現在通過“豆漿+油枯”合成發酵為糊狀水溶性肥料,實施灌根,兩者同步發力、共同作用,能促進煙株快速吸收、早發快長,非常高效、方便和省工。
變,“杯罩”替代地膜節能又環保
“煙葉移栽時,把杯罩倒扣在煙苗上方,周邊用細土壓實,待煙葉在杯罩內生長25天左右,揭掉杯罩封土,杯罩回收、清洗、存放。”在澠池縣西村煙站會議室,一名煙農剛答完杯罩移栽使用方法,禮品送上,掌聲一片。
科學普及既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加速劑”,也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催化劑”。西村煙站以“有獎問答”方式,變“刻板說教”為“生動有趣”,促使煙農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圖為西村煙站以“有獎問答”方式推進重點技術宣貫
過去,煙田使用地膜覆蓋,揭膜太費工,還有殘膜污染風險,而“杯罩”替代地膜,澠池縣果園鄉杜寺村煙農楊書群掰著手指頭細數,“好處太多了”——
減工就是增效。杯罩移栽每畝用工較覆蓋地膜節約3~5個工,用工成本至少降低240元。
保苗促進生長。杯罩移栽能為煙苗提供恒溫保濕的生長環境,提高移栽成活率(補苗率低于1%),能刺激根系向下深扎,促進側根生長,為煙株健壯奠定根基。
防病就是增產。杯罩移栽技術能夠有效避蚜,減少病毒病發生。根據先進煙區經驗,煙葉畝產量可提高約5.6%,畝均效益增加240元左右。
節能又環保。杯罩在煙葉移栽后25天左右,揭掉封土,具有多次循環利用、易存放、能回收的特點,徹底杜絕了白色污染,利于煙田土壤保育。
補,旱情水之“補” 再難也要上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農業的命脈。
為了解決煙區“卡脖旱”問題,縮短無效生育期,確保煙葉在適熟期內成熟。澠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為使用高油分“豆漿+油枯”有機肥的煙農配備儲水罐,以關鍵期補水技術,打通煙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水從哪里來?”“沒水,儲水罐就是個空罐子,好看不中用。”……缺乏水源地區的煙農對“關鍵期補水”表示質疑。
再難也要上,由煙草、政府、煙農三方共同投入的解決方案讓煙農吃下“定心丸”,即煙草公司提供供水設備(儲水罐);煙農自行購買加壓灌溉裝置及水管回收絞盤架,此項煙草公司補貼50%;地方政府負責保證供水,灌溉時由煙葉專業化合作社統一組織,煙農繳納一定費用,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協調解決。
“水路”一通,從此煙農灌溉不愁,煙葉不再受干旱“煎熬”。
減,藥害“減”下來 綠控防起來
綠色發展理念,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煙草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這樣的認識,澠池煙區煙葉生產將在明年減少農藥使用,全面推廣“2蟲3劑”,以“理化誘控、趨避技術、生物防控”三大措施強化病蟲害防控,全力推動綠色生產落地生根。
2蟲:全面推廣煙蚜繭蜂防治蚜蟲,確保100%煙田全覆蓋;在全縣高標準示范方煙田,推廣夜蛾黑卵蜂防治煙青蟲、斜紋夜蛾和棉鈴蟲。
3劑:利用性誘劑防治地老虎、棉鈴蟲、煙青蟲的成蟲;利用基質拌菌技術防治兩黑病(黑脛病和根黑腐病);利用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防治病毒病。
水溶肥灌根“促”生長,杯罩替代地膜“用”,旱情有了水之“補”,病蟲害防治綠色“控”,多么美妙的煙區厚“技”以待、促農增收的新圖景正在徐徐鋪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