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一高一平衡、三減一增一優化……”冬耕時節,在山東諸城煙區流傳著不少類似的煙葉生產農藝標準順口溜,凝練度高、朗朗上口。
“三深就是深耕翻、深挖溝、深栽煙,一高就是要起高壟、起大壟,壟體高度在30厘米以上……”談及這些順口溜的具體內容,諸城市石橋子鎮鄭家莊村煙農張青云熟練地介紹道。他表示,這是煙農們都熟知的內容。
統一煙葉生產技術標準,并將其編制成適合推廣的順口溜,是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大力實施煙葉生產農藝優化、推進宜機化改造的重點措施之一。
2023年以來,諸城市局(分公司)將農藝宜機化作為實現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性工作,聚焦農機農藝結合點,采取統一煙葉生產技術標準、完善農機農藝融合規程、開展煙田宜機化改造等措施,為提升煙葉生產標準化作業水平提供了堅實的農藝基礎。
煙葉生產技術標準直接影響煙葉質量的提升和宜機化改造的推廣效果。近年來,諸城市局(分公司)以煙葉優質高效、煙農降本增效為目標,以培育“中棵煙”為主線,持續優化農藝技術、深入推進煙葉生產標準化管理。他們研究制定了煙草農業綜合標準體系,形成了煙田整地起壟覆膜技術規范、水造法井窖移栽技術規范等86個技術標準,覆蓋煙葉生產全過程和各環節。
“在煙葉生產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我們既立足煙葉質量特色的彰顯又兼顧機械改造推廣的可操作性。例如,在煙田起壟環節,為進一步優化煙株根系的生長環境,我們全面推廣煙田高壟大壟技術,并適當增加壟體之間的距離,便于后期機械下田作業?!敝T城市局(分公司)煙葉科科長宋江龍介紹道。
同時,諸城市局(分公司)立足煙區地形多樣的實際情況,圍繞育苗、田管、烘烤三大作業場景,以統一農機作業規程、農藝標準、物資規格為重點,針對平原、丘陵、山地三種地形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煙草農機農藝融合規程,并以實現機械化采收為目標,全面梳理優化現有的技術標準。
對于耕整地、起壟、施肥、覆膜、中耕、植保等農機裝備應用較為成熟的環節,諸城市局(分公司)進一步優化農藝流程,配合相鄰作業環節整體提出宜機化農藝要求;對移栽、采收環節,他們則通過農機農藝雙向發力,在優化育苗方式、成苗標準、移栽株距、采收次數等的基礎上,實現農機農藝的有效對接。
如今,諸城煙區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明晰的農機農藝標準。在起壟空間上,他們要求地頭留出100厘米作為采收機操作行,方便采收機下田作業;在移栽密度上,他們進行合理密植,將株距確定為45厘米,方便采收機在作業過程中近距離剝離煙葉;在移栽時間上,他們實行集中移栽模式,要求同一鄉鎮5天內完成移栽、同一縣區7天內完成移栽,利于同一區域內的煙葉集中成熟,方便機械打頂、機械采收。
此外,在優化煙田布局和配套措施的同時,諸城市局(分公司)還充分考慮了煙田的宜機化改造因素,明確了地塊形狀、坡度、平整度等宜機化指標參數,全面開展土地整理和機耕路建設,積極改善農機作業條件,減少機械作業死角,有效解決了農機下田難、作業難等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農機田間作業效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