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順應農時的智慧結晶,在我國農耕文明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與大自然的節律渾然一體,就像那五線譜中跳動的音符,巧妙銜接起天文、農事、物候……四季變遷的同時,更為那田間地頭無數的“奮斗者”們,奏響了烤煙生產的華美樂章。
立春的序曲 鼓舞人心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守歲又謀耕。”立春,是新一年的伊始。在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的田間地頭,出現了這么一群有趣的人,他們將與煙葉生產相關的最新消息,以“RAP”的形式表演起了說唱:“今年品種云87,價格上調有得期;趕上發展好時機,各位聽我來珠璣。1357政策好,創新驅動大提升,合同網簽來助力,咱們一部手機種好煙……”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扣動了每一位在場農戶的心弦,也為后續煙葉生產的深入推進打下了基礎。
不久以后,煙站工作人員開始對烤煙種植連片區進行土壤取樣工作,他們以“S”的形狀在田間“定點”,為了保證所取的土樣不受鋤頭上金屬離子的干擾,每一個取樣點都變成了“凹”字形,然后在木質鏟子一點點地“剮蹭”下,進入了取樣袋。不辭于辛苦,不疲于奔波,全縣上百個樣品僅在一天之內就全部采集完成,在土壤檢測部門的配合下,一個個適用于各種煙鄉鎮、種煙村委會、種煙村小組的《煙葉種植平衡施肥方案》應運而生,隨著后期煙用物資的陸續到位、農家肥堆捂、烤煙育苗、整地理墑工作的順利完成……樂章的序幕就此拉開!
立夏的遞進 扣人心弦
“火輪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知了不知耕種苦,臥閑枝上唱開懷。”立夏,是烤煙移栽后期“抗旱保苗”最為艱苦,也是最終決戰的時刻。過去,在祿勸的山里,有的煙農需要趕著牛車、馬車到離家數十公里的地方取水,然后再走上數十公里的山路,將煙苗的“救命水”一勺一瓢地澆下去,期間自己都不舍得喝一口,就怕這“金苗子”渴了;有的地方因道路狹窄,更是只能靠家里的男人去背水,大多時間只能盼著老天多下雨。
如今山里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中國煙草的援建水窖、蓄水池,除了靠雨水、運水進行補充外,祿勸煙草專賣局還通過建設水泵站,以管道輸水的方式,讓那高山之巔的煙農,也能用水無憂,隨著機井工程、煙草水源項目、鄉村道路鋪設的相繼完工……大部分的煙農用上了滴管,大多數曾經貧乏的土地如今變成了高標準煙田,機耕路、砂石路取代了泥濘難行的土路,在這承前啟后的夏天,祿勸煙草的工作人員緊跟時節變遷,將烤煙生產“十項重點技術”帶到了田間地頭。
施肥。
調試覆膜機。
立秋的絕唱 振奮人心
“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里情。”立秋,是收獲的時節,更是煙葉采烤的關鍵時期。以前,煙農采煙往往都是一個人帶上一個背籮,將鮮煙葉背回家,然后用煙桿進行手工編煙,之后再放到土烤房里,點上煤或者木柴進行烘烤,期間怕火熄了,經常是白天采煙、編煙,夜里還得守著,十分辛苦。
如今,隨著烤煙補貼政策越來越好,所有的煙農都開上了三輪載貨摩托,把鮮煙葉運回家后,也不用一片一片地用煙桿編煙,煙架的普及大大減少了編煙的勞動力;加之生物質小板房的建設、煙葉烘烤控制器的配套使用,現在的烤房不再使用煤或木柴進行烘烤,取而代之的是生物質加工廠回收田間煙桿而制成的生物質原料,不僅使用方便,更能“以煙烤煙”,省工降本。有的地方甚至完成了電烤房的建設,低碳環保的同時,還能通過烤房配置的攝像頭、控制器,通過手機遠程操控,完成整個烘烤作業……金葉飄香,余味沁人心脾,但我們和煙農共同奮斗的樂章還遠沒有結束!
都說每一個節氣的更替,都是四季跳動的“音符”。我想,與其說這一切都是節氣給予我們恩賜,不如說這是每一個煙草人立足“十項重點工作”與煙農共同奮斗的結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