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老麥鄉楊柳村農田集中連片,引水渠阡陌縱橫,農業機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如一幅田園畫卷。
老麥鄉楊柳村進行“破埂并田”改造成果(3月28日攝)。楊榮輝 攝
楊柳村煙農張天平表示,該村土地都是零散山地,大型農用機械用不了,只能依靠人力和小型農機,費時費力,耕作、管理都不方便。今年,張天平流轉了20畝土地,由村委會組織機械統一耕地,比以前省心,費用也比較低,保證了烤煙移栽節令。
楊柳村黨總支書記魏興志介紹,楊柳村今年開展土地中長期集中流轉1000畝,并實施了破埂改造,更適宜各種類型機械作業。改造后的土地統一流轉給種煙農戶,不僅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力成本,還讓村集體產生了10多萬的收益。
據了解,今年老麥鄉以村委會為主體進行土地流轉連片規劃、合理布局種烤煙,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進一步鞏固基本煙田,種煙區域逐步從壩區向山區轉移。同時,當地對流轉的土地合理實施了“破埂并田”改造,做到小改大,短改長,實現了“巴掌田”向“規模田”的轉變。
魏興志介紹,今年楊柳村參與了“社社聯合”運營模式,由施甸善云烤煙專業合作社購買的大型農機及掛件入股到村集體合作社,由村級合作社負責農機運營。今年施甸善云烤煙專業合作社入股的1臺拖拉機和3臺掛件,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益5萬余元,有效解決了烤煙農忙季節勞力不足、工價高、效率低等問題。
老麥鄉太和村將牛場改建成電烤房施工現場(5月7日攝)。楊榮輝 攝
此外,今年以來,老麥鄉按照 “政府主導、組織引領、煙草補貼、資源整合、三方共建、村委運營、盤活資產、壯大集體”的電烤房建設模式,解決“政府閑置資產運營難、電能烤房建設用地難”的“雙難”問題。
在老麥鄉太和村,養牛場正在改建中,即將變成集“采、烤、分”一體化的現代化烘烤工廠。太和村黨總支書記張朝勇說,該肉牛養殖場占地面積105畝,已經荒廢多年。今年太和村以煙草行業“以補代建”電能烤房建設為契機,在這里建造80座電能烤房。烤房建成后,可服務烘烤面積1600余畝,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50萬元左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