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為把創新落到實處,近年來,山東濰坊臨朐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堅持以減工降本、提質增效、彰顯特色為目標,準確定位創新工作,廣泛開展全員創新,充分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為煙農增收插上創新的“翅膀”。
科技試驗:服務大局、彰顯特色
“必須以科技進步為先導,通過專項課題研究和重點攻關,用科技創新這個新引擎催生臨朐煙葉生產的新動力。”在臨朐縣局(分公司)組織舉辦的科技創新培訓班上,該局(分公司)主要負責人孫興祥這樣強調。
“這種植新技術就是好。以前采收完煙葉地里就閑著了,從前年秋天開始,煙草公司指導我們采收煙葉后種上牧草,牧草長高了能賣給奶牛養殖場,一塊田有兩份收入,好得很!”臨朐縣石家河生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橋溝村煙農范世芹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臨朐縣局(分公司)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烤煙與牧草”產業化發展模式。指導橋溝村探索“煙飼”循環耕作模式,以耕地為載體、以產業為抓手、以融合為路徑,實施煙葉牧草輪作,著力提高農田復種指數和煙農收入,推動農業與牧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了以煙為主、產業融合、協調共享的產業發展模式。牧草每年的11月種下,來年4月底開始收割。
“實施煙葉牧草輪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還能為本地的奶牛養殖場提供飼料。同時,我們還指導合作社將奶牛廠的牛糞收集起來,經過高溫滅菌發酵處理后作為有機肥施用,能有效提高煙葉品質,可謂一舉多得!”該局(分公司)分管負責人杜玉海介紹道。
“去年秋天我種了73畝牧草,預計這個月底成熟后每畝能采收3噸,每噸能賣300元左右,加上煙草公司給的種植補助,這錢包這是更鼓了。”橋溝村煙農翟利笑著算了一筆賬。
據了解,2023年,橋溝村種植煙葉465畝,輪作牧草317畝,輪作面積達到68%。
圖為查看牧草長勢
“村莊美、產業旺、百姓富,才能有更多人才留下來,鄉村全面振興才能早日實現!”杜玉海介紹說,下一步,他們將大力發展“煙飼”循環耕作模式,為煙農增收、煙區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吸引更多“80后”“90后”加入煙農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崗位創新:以點帶面、提升成效
崗位創新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廣大職工立足本崗位,通過模仿、獨創、改進等方式,在生產、管理、服務等方面形成的,具有新穎性、獨創性和效益性的制度、措施、方法、工藝、技術等。臨朐縣局(分公司)對全員創新工作采取清單式管理,推動創新工作落實。
今年,臨朐縣有1.3萬余畝煙田計劃實施滴灌作業,所使用的滴灌帶需要在煙田覆膜時同地膜一起用機械鋪設。可在臨朐全縣73.8萬畝的耕地中,山地占47%、丘陵占33%,特殊的地形制約著機械的大面積使用。“怎樣才能在無法使用大型機械的情況下提高鋪設效率?”在滴灌帶鋪設前,臨朐縣局(分公司)辛寨煙站煙技員房孝良便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經過反復比對實驗,他成功研制出一款滴灌帶支架。鋪設滴灌帶時只需將其掛到安放在地頭的支架滾輪上,便可輕松將滴灌帶拖入煙田。用這種方式,一次可鋪設兩條滴灌帶,既解決了常規操作滴灌帶易被磨損的問題,又比常規操作節省用工70%。很快,房孝良的滴灌帶支架在臨朐各山區煙站迅速推廣,為在復雜地形中鋪設滴灌帶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僅如此,到煙葉采收完畢回收滴灌帶時,反轉搖柄,它就變成一臺回收機。”房孝良指著架子上的輪軸介紹道。
除了滴灌帶支架,在煙葉回潮方面,該局(分公司)也是下足了工夫。
“離這么遠都能感覺到熱乎勁兒,宋師傅,這回潮機能保證一直以這個力道和溫度噴霧嗎?”在山東濰坊臨朐縣辛寨鎮雙山烘烤工場,煙農張波正在和臨朐縣局(分公司)煙葉烘烤主監宋振財交談著。
宋振財一邊調試一邊對張波說:“你放心,我們已經試驗過多次了,保證水溫和持續工作能力都達到預定標準!”
煙葉回潮,一直是困擾農場大戶的難題。天氣熱時還好說,一旦天氣轉涼,空氣濕度降低,小戶可以用火爐煮水制造蒸汽的方式解決,大戶們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有的用鍋爐,有的用噴霧器,有的用大功率加濕器,但效果都不理想,而且費時費工。
“天涼了,烘出來的煙葉掛在烤房里,一碰就成了‘碎煎餅’,根本卸不下來。要是趕上煙葉集中成熟,還耽誤進度。”張波感慨地說道。
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為燒鍋爐產生的是高濕蒸汽,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煙葉回潮,不方便也不安全,而用常溫冷水回潮,煙葉吸收利用率低,靠近水霧的地方還會附著大量明水,影響回潮均勻度,容易導致煙葉在儲存、調撥環節發生變質。
煙葉在烤房內初烤完畢時,含水率一般為3%~5%,此時葉片干燥、極易破碎。煙葉含水量在16%左右時,葉片延展性好,延伸強度大,適合原煙加工。
宋振財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問題,在臨朐縣局(分公司)的統一安排下,宋振財和同事們組建研發組,開展了查閱資料、技術咨詢和溝通工作。一番努力之后,研發組理清了思路:不解決溫度的問題,加濕效果僅僅是提高了濕度,而濕度會影響吸濕能力和速度。只有保證在一定溫度下達到高濕度,煙葉含水率才能得到較快提高,從而縮短煙葉回潮時間。
圖為測試回潮機械
經過不懈努力,回潮機測試成功。在溫濕度低的環境下,回潮機每小時可以完成20升水的加熱和噴霧,6小時可完成一座標準烤房的煙葉回潮任務。
專利項目:深入基層、面向一線
“許多人會覺得專利是搞科研的專業人員才能申請到的。其實,只要工作中善于觀察、勤于鉆研,我們一線員工一樣能夠創造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站在自己和同事設計研制的自走式剪葉機旁,該局(分公司)白沙煙站站長李華磊說出了自身的體會。
煙苗剪葉是育苗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整個苗床期一般要進行3次剪葉鍛苗,并且要求1個連體大棚在1天內完成作業。而除去人工剪葉,便只能購買成品剪葉機。考慮到這種機器不但體積大、較笨重,而且價格高,王忠便和身邊的同事一起,開展了自走式剪葉機的研制。他們以草坪修剪機為原型,制作了固定框架和左右自動平移裝置,只需2個工人推動即可完成剪葉工作。
經過測試,他們設計的機器只需花90分鐘就可完成一個長54米、寬8米的標準D型大棚的剪葉工作,工費加電費僅需41.5元,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用工費用。此外,剪下的葉片可集中收集帶出,克服了人工剪葉不易回收的難題,有利于保持苗床整潔,為煙苗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臨朐西部山區,植煙戶人均種植面積為15畝左右,為減少病蟲害傳播、保證大田整齊度,同一項農事操作要求當天完成,因此除草效率至少要達到每小時2畝。但在臨朐煙區,煙田中耕除草的作業效率基本為每小時0.2畝。
圖為調試機械
為更好滿足煙農需求,臨朐縣局(分公司)“山里娃QC小組”開展項目攻關,研制出由行進裝置、動力裝置、除草裝置三部分組成的,適宜壟間行走的山區小型除草機。這種機器單人即可操作,將除草效率提高到了每天10余畝,有效解決了山區煙田除草效率低的問題。
“我們這邊種佛手瓜的不少,這個除草機還能給佛手瓜除草呢,可快了!”提起這款除草機,臨朐縣嵩山風景區管委會音窩村煙農國先云高興地說。
目前,該縣局(分公司)研制的剪葉機和除草機均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