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琴盒,輕輕拿出小提琴和琴弓,裝上腮托,一首“梁祝”從指尖緩緩飄出。琴聲綿綿,似在傾訴,又似在追憶……
秋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雨過鋪鎮小集鎮,一家雜貨店里,62歲的孫江飛神情專注地拉著小提琴,妻子徐翠芬坐在一旁,如癡如醉地聽曲。
孫江飛很久沒有拉琴了,給琴弦校音的時候,他花了好長時間。“大半年沒有擺弄,讓你們見笑嘞。”演奏《梁祝》時,有幾個音跑了調,一曲奏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對旁人說。
這把小提琴,是30多年前孫江飛從部隊退役時,連隊指導員送給他的,當時他是連隊的文藝骨干,這把琴是陪伴他度過軍旅生涯的好伙伴。
這把小提琴,見證了孫江飛對徐翠芬不離不棄的愛情。
孫江飛為妻子徐翠芬演奏《梁祝》。鄧楚瑜/攝
孫江飛的老家在雨過鋪鎮長沖上寨村。他只有6個月時父親便離世,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和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養大。在那個生活拮據的年代,一家人省吃儉用,把孫江飛供到了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后,孫江飛參軍入伍。服役期間,因喜愛音樂,部隊把他吸收為文藝隊成員,教會了他演奏小提琴。
退伍后,孫江飛帶著這把小提琴,來到紅河州開遠市的一個磚廠打工,在這里,他認識了在磚廠當炊事員的徐翠芬。
徐翠芬是開遠本地人,娘家的條件也不好。磚廠里的年青人不少,工作之余,大伙兒喜歡湊在一起談天說地,彼此熟悉后,又自發搞起了文藝表演。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孫江飛帶著小提琴一亮相,無異于打出了一張“王炸”。這個干活賣力、多才多藝的男子,走進了徐翠芬的心坎。
結婚前,孫江飛問徐翠芬“我家的條件你知道,嫁給我,你不怕跟著吃苦?”徐翠芬答:“只要人勤快,不可能窮一輩子。”1986年,兩人結成了夫妻。
孫江飛和徐翠芬結婚時,家里一窮二白,土坯壘成的新房中,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徐翠芬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地里的活計沒一樣能難住她,家里家外拾掇得清清爽爽。
結婚幾年后,孫江飛尋思著僅靠種幾畝甘蔗不足以讓一家人吃飽穿暖,瞅準機會,他跟著人做起了木材生意,從此一家人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手里有了積蓄,一家人對追求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盼。2005年,在徐翠芬的建議下,孫江飛在小集鎮上租了一間門面,開了一個雜貨店。在蒙自市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的用心服務下,雜貨店的生意逐步有了起色,一家人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007年,正當日子好過時,徐翠芬患了腦梗。這年,她只有43歲,兒子剛上大一。孫江飛帶著徐翠芬到昆明、開等地遠治療,前后花了20多萬元,保住了妻子的命。徐翠芬生病后,孫江飛終日陪伴左右,寸步不離,“她也勸我不要再管她,每到這時,我都和她‘打太極’,逗她開心。”孫江飛說。
徐翠芬生病后,孫江飛在守店的同時,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照顧妻子上。
去年,孫江飛的雜貨店符合要求,升級為終端店,全部貨品實行掃碼銷售。起初孫江飛很是吃力,在客戶經理的悉心指導下,幾個月后,他熟練掌握終端系統的電腦操作。掃碼銷售省去了工人盤點貨品和算賬的繁瑣,節余出來的時間,孫江飛全部給了妻子。
15年如一日,孫江飛對徐翠芬始終不離不棄。
雖然不能行動自如,但徐翠芬的思維沒受影響,孫江飛演奏小提琴時,她聆聽的眼神中,滿是愛意。
秋日,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雨過鋪鎮小集鎮的一家雜貨店里,一首小提琴獨奏《梁祝》,道不盡孫江飛與妻子徐翠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錚錚諾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