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姐,你的臉是過敏了嗎?怎么又紅又腫,脫皮脫到都能見到里面的肉啦?”同事關心地向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煙站技術員陸紫濤問道。這已經不知是第幾個來興街煙站的同事對濤姐問起她臉部的問題了,關于臉部過敏的故事還得從4月份開始說起。
4月,正是農忙時節,是烤煙移栽施肥的關鍵時期。田間地頭,煙農們正忙得火熱。移栽的、澆水的、蓋地膜的、施肥的身影在遠處青翠的山,碧藍的天的映襯下繪成一副美麗鄉村農忙圖。而興街鎮三光村多依坪村小組的煙農夏應玖也是繪成這美麗農忙畫卷的一筆。
陸紫濤在查看煙葉長勢。
幾年前,因興街鎮發展石漠化下的農業旅游基地,夏應玖所在的多依坪村小組曾種植烤煙的土地被流轉改為獼猴桃種植基地。夏應玖從那年開始便停下了種植烤煙的腳步。年初,通過煙站技術員的宣傳了解到烤煙收購價格上漲6%的好政策,夏應玖在隔壁村租了54畝地,又重新走回了烤煙種植之路。
夏應玖左手提著肥料桶,右手憑著感覺抓起一把肥料、彎腰、右手的肥料挨著煙苗一扔、起身,接著下一株,如此往復……夏應玖還像以前那樣,按著以前的技術種著烤煙,施著肥。作為技術員的濤姐知道夏應玖時隔幾年沒種煙,始終放心不下,特地過來看看。
“老夏!現在可不興憑手感把握施肥量啦,你看,用這個小玩意就可以精準施肥啦!”濤姐一邊說著一邊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用廢舊塑料瓶自制的小量杯。夏應玖看著這個小玩意說道:“這個廢物利用的小量杯可真是方便啊!也不用擔心工人拿不準量,肥料放多放少了,可真是精準施肥啦!”
“老夏啊,這煙苗的葉子上、莖上怎么都粘著復合肥呀,這樣很容易燒苗的!現在可不興這樣施肥啦!現在都是采用環施哩!你看,繞著煙苗一圈施肥,還要跟煙苗留有一定距離……”濤姐一邊說,一邊接過夏應玖手里的化肥桶做起了現場演示。
“以前施了肥,好久不下雨,哪怕澆了水,煙苗還是死的多,一直不知道原因,原來是施肥方法的問題!現在烤煙種植技術比以前更科學、更規范啦,我們也得趕緊跟上!”夏應玖說道。
“老夏,你按照我教你的方法干著,這已經施了肥的兩畝煙地我有辦法給你解決!”濤姐找來一根木棍,一手把粘在煙苗上的化肥抖落下來,一手拿著木棍將泥土和地上的化肥拌勻。
濤姐用著這樣的“拌塘”補救法在地里干了大半天,解決了夏應玖兩畝煙地的施肥問題,而濤姐的臉也因為太陽的暴曬伴著揮發的化肥的刺激導致面部過敏,嚴重脫皮。
而濤姐總是笑著回應詢問的同事:“沒事!再過倆月,舊皮脫了,新皮長出來,皮膚呀還更好嘞!”舊皮膚像淘汰掉了的舊的烤煙種植技術,新皮膚帶著新的技術生長在田地上,新技術栽種的煙苗也像新皮膚煥發新光彩一樣有著新的喜人長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