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天是從一江一河開始的。黃浦江船行如梭,蘇州河畔煙囪林立,繁華、時髦、開放……浪濤聲中講述著上海灘的商業故事。
在生產工業化所帶來的變革中,人口增長、市場擴大、消費心態日趨現代化等,是全球百貨公司興起的共同特征。上海為之提供了一個獨特背景,即租界的發展。
1843年上海開埠后,外商開始在中國開設工廠,主要集中于航運發達的蘇州河以北和黃浦江西岸。商號及各業會館、公所云集,有人希望迅速積累財富,有人則想舒服地享用財富。租界當局也大興交通、醫療、商業等基礎建設,百貨公司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起來。
據《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介紹,從1912年到1922年,南京路上的商店從156家增至391家,當然這并不單純是租界當局一紙令下造成的。大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近現代工業快速發展,蘇州河兩岸陸續建成較大規模的紡織、機械、卷煙制造等工廠。因此,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商業區,還是林蔭濃密的里弄院子,許多國內外卷煙唾手可得。
機制卷煙在百貨公司大規模銷售,使得當時的上海煙草消費極具包容性。首先,卷煙就在當地生產,隨時補充市場空缺。其次,大量國內外煙草企業在這個城市運營,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華運營的56家華資卷煙公司中有48家位于上海。這為百貨公司提供了廣泛的選擇和競爭性的定價。再者,制造業和商業的繁榮,供養了一批相對富裕、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逛百貨公司成為他們的時髦之舉,其間可享受專門的煙草部所提供的服務。
因河而興,通江貫海。一個世紀前,上海的價值從這里被發現,通達是最原始的“資本”。沿水而立的工廠,幾乎占據了上海工業的半壁江山。在“華界工廠發源大本營”中,有一個名字不得不提——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自1917年從香港到滬開廠,在內擠外壓的環境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利用上海連接腹地的航運優勢,借歷次國貨運動得以生存和發展,成為當時唯一可以與英美煙草相抗衡的民族煙草企業。
當時的《申報》《良友》等流行報刊上時常刊發煙草廣告。在實業救國的理想下,這些廣告不僅僅用于商業宣傳。
例如,1931年10月5日,華成煙草公司在《申報》頭版刊發整版的“美麗”牌卷煙廣告。廣告的主圖案為繪有鐵路干線的東北三省地圖,上部印有“請國人注意東北形勢”字樣,右側繪有一個巨大的嘆號,極似一支利箭由東射來,右下則是“國人愛國,請用國貨”字樣。這類廣告大大激發了有識之士振興民族工業的意愿。刊發這些廣告的報館和商務印書館等文化機構也多集中于民族工業的發祥地。
凡事皆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般必然。一江一河浪花奔騰,淘盡了世間聚散離合,卻抹不掉煙草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的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